商誉、盈利能力和公司市值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15 03:08

附录B 外文原文

Goodwill, Profitability,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

Abstract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goodwill to the survival of many businesses, and to the easy working of most, the concept has been the focus of littl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or financial economics. This paper identifies a number of firm-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with a consistent influence on goodwill, and a consistently positive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goodwill numbers on both profitability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 in the nonmanufacturing firm. As such, current accounting goodwill measures offer a useful perspective on the firmrsquo;s intangible capital.

  1. Introduction

Accounting for 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 is a subject of growing academic and public policy interest. From an academic perspective, accountants and financial economists seem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finding better means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val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relevance, intangible assets are clearly material. For example, using curr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Davis (1992, p.78) reported that firms included within the Standard amp; Poorrsquo;s 500 accounted for an average of $578.4 million in intangible assets per company during 1989. For this sample, intangibles amounted to 9.7% of total assets, and 29.8% of stockholdersrsquo; equity. Assuming a 40-year life, the maximum amortization period allow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angible assets accounted for 7.9% of the (then) current yearrsquo;s net income for the S amp;P 500 sample. Therefore, when valued according to current accounting practice, the magnitude of intangible assets is clearly sufficient to warrant careful consideration.

This inference is strengthened when one considers the fact that current accounting practice may significantly understate the economic value of intangible assets.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Concepts Statement No.6 (FASB 1985, para. 25),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an asset is any item which gives rise to “probable future economic benefits obtained or controlled by a particular entity.” In terms of intangibles,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restricts valuation and asset recognition to items which are clearly identifiable such as copyrights, licensing agreements, patents, trademarks, trade names, and so on. Other intangible assets such as an honorable business reputation, good customer relations, unique market position, a well-trained work force, or the value of brand names have generally been deemed too ethereal to warrant recognition. This i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remendous economic value is obvious for such brand names as Coca-Cola, Gillette, and Marlboro. It thus seems reasonable to infer that accounting practice may be in part responsible for a divergence between accounting book values and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firm. From this perspective, we have observed that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rm consistently exceeds accounting book values for broad samples of firms, such as the S amp; P 500. For example, we have observed the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 divided by the book value of stockholdersrsquo; equity, referred to as the price-book ratio, commonly averaging between 150%-250% for major industrial corpor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ock-market investors, errors and/or omissions in asset valuation are obvious. Investors appear to routinely place a different valuation on tangible assets than do accountants. Investors also appear to place significant economic value on intangible assets which do not meet current accounting recognition criteria. Such diverg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and market valuations have the effect of undermining confidence in the reliability and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data, and provide motivation to those seeking improvement in the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val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see Wyatt 1992).

Goodwill accounting is also a topic of importance from a public policy perspective (see Colley and Volkan 1988). Today, 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 constitute a much larger por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firm, and a larger part of the acquisition price of acquired companies, than was previously the case. Over the period 196991989, for example, average intangible assets per company grew from $19.7 million to $578.4 million for firms in the Samp;P 500 (see Davis 1992, p. 78). Therefore, in the period since APB (1970a, para. 11) and APB (1970b, paras. 26-291, defined current goodwill capitalization and amortization guidelines, intangible assets have grown at a compounded annual rate of more than 18% per year.rsquo; In certain instances, such as the 1988 merger between Philip Morris, Inc., and Kraft, Inc., and the 1989 combination of Time, Inc., and Warner Communications, Inc., the value of goodwill and goodwill accounting issues were a paramount consideration (Davis 1992, p. 76). The fact that goodwill expenses are not tax deducti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of public policy concern to the extent that such tax rules place domestic bidders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global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From a public policy perspective, Davis (1992, p. 78) identified four related questions which raise significant concern: (1) “Should goodwill, both purchased and internally generated, be capitalized?” (2) “Should separate elements of goodwill be identified and valued?” (3) “How and over what period should goodwill be amortized?” and (4) “Should goodwill amortization expenses be tax deductible?” While proponents of capitalization argue that goodwill belongs on the balance sheet regardless of its origin, opponents of capitalization contend that internally-generated good- will is not measurable wi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附录A 译文

商誉、盈利能力和公司市值

摘 要

尽管商誉对许多企业的生存以及大多数企业的简便经营至关重要,但这一概念一直是会计或金融经济学领域很少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焦点。本文确定了对商誉具有持续影响的若干企业特征,以及会计商誉对非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存在持续的正面影响。因此,现行的会计商誉计量方法为企业的无形资本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

1. 概述

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日益受到学术和公共政策的关注。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会计师和金融经济学家似乎越来越关注寻找更好的手段来识别和评估无形资产。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无形资产显然是重要的。例如,戴维斯(1992年,第78页)使用现行会计准则报告说,标准普尔500强企业在1989年平均每家公司无形资产为5.784亿美元。在此样本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9.7%,占股东权益的29.8%。假设使用寿命为40年,即美国允许的最长摊销期,无形资产占标准普尔500样本当年净收入的7.9%。因此,在按照现行会计惯例进行估值时,无形资产的规模显然足以值得仔细考虑。

当人们考虑到当前的会计实践可能会大大低估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时,这一推论得到了加强。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公报第6号(FASB 1985年,第25段),资产的一般定义是指引起“特定实体获得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无形资产而言,会计专业将评估和资产确认限制在版权等可明确识别的项目,如版权、许可协议、专利、商标、商标名称等。其他无形资产,如良好的商业信誉、良好的客户关系、独特的市场地位、训练有素的员工团队或品牌价值,通常被认为过于虚无缥缈,无法得到认可。尽管如此,但对于可口可乐、吉列和万宝路等品牌来说,巨大经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推断会计惯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账面价值与公司经济价值之间的差异似乎是合理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观察到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样的大样本公司,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始终超过了会计账面价值。例如,我们观察到普通股的市场价值除以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即所谓的价格账面比率,对于大型工业公司,平均值通常在150%-250%之间。从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资产评估中的错误、遗漏是显而易见的。投资者似乎通常对有形资产的估值不同于被估价人的估值。投资者似乎也对不符合现行会计确认标准的无形资产赋予了重要的经济价值。会计和市场估值之间的这种差异会削弱人们对会计数据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信心,并为寻求改进无形资产会计确认和估值的人提供动力(见怀亚特1992)。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商誉会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见科利和沃尔坎 1988)。如今,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在公司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比以前大得多,在被收购公司收购价格中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前大得多。例如,在1969-1989年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平均无形资产从19.7万美元增长到578.4万美元(见戴维斯1992,第78页)。因此,在APB(1970a,第11段)和APB(1970b,第26-291段)定义当前商誉资本化和摊销准则以来的一段时间,无形资产以每年超过1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某些情况下,例如1988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卡夫公司的合并以及1989年时代公司和华纳通信公司的合并,商誉的价值和商誉会计问题是首要考虑因素(戴维斯1992,第76页)。在美国,商誉费用不可免税的事实也引起了公共政策的关注,因为这种税收规则使国内投标人在全球企业控制权市场处于不利地位。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戴维斯(1992年,第78页)指出了四个引起重大关注的相关问题:(1)“购买和内部产生的商誉是否应该资本化?”(2)“是否应识别和重视商誉的各个组成部分?”(3)“商誉应如何摊销以及在多长时间内摊销?”(4)“商誉摊销费用是否可以免税?”虽然资本化的支持者认为,商誉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属于资产负债表,但资本化的反对者认为,内部产生的商誉是无法用足够的可靠性来衡量的。虽然商誉识别和估值的支持者能够引用各种常见的商誉来源,但反对者将内部产生的商誉数字的估值视为软性评估,而不是基于独立的、公平交易。与此同时,相关的摊销和税收政策问题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极端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妥善维护的商誉可以无限期持续,根本不应摊销;另一些人则认为,商誉的增减取决于标的资产的可识别性。

尽管完全解决与商誉问题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但我们确实希望通过考虑会计商誉数字的经济影响来为文献做出贡献。在这种方法中,会计商誉数字被视为无形资产的潜在有用(尽管不完美)的指标,可导致更高的利润率。同样,会计商誉数字被视为企业价值的重要无形资产维度的潜在有用指标。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相关的问题不在于会计商誉计量是否准确地计量了经济商誉。相反,有必提出以下问题:会计商誉数字是否是衡量经济商誉规模和持续时间的有用指标或工具?

我们的论文使用一个简单的三部分同时关系递归系统,测量了一些特定于公司的特征作为商誉来源的经验相关性,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的综合样本的估计结果均支持先前的建议,即广告和研发(CRamp;D)支出都是经济商誉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提出了可辨认无形资产对会计商誉的效益溢出效应,以及拥有大量有形资产的大型企业所享有的客户商誉。尽管相互矛盾的报告效果和经济效果使得很难确定会计商誉数字对净收益的经济影响,但会计商誉市场价值的持续正面影响强烈表明,投资者将这些公认不完美的数据视为有利于品牌识别、良好客户关系和良好管理等因素长期影响的代理。

我们的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回顾了当前有关商誉概念的会计理论;第三节描述了一个可以用来识别产生商誉的企业特征的基本模型,以及会计商誉数字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第四节描述了数据并提供了估计结果;第五节的主题是总结和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2. 前人的研究结果

根据公认会计原则(GAAF),在使用信息之前,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标准,包括出于会计目的确认任何资产类别。该项目必须符合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必须以足够的可靠性进行衡量;必须能够在用户决策中产生影响,并且有关该项目的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识别也受重要性阈值和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在所有情况下,识别的好处必须超过提供和使用信息的预期成本。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商誉被描述为在技术技能和知识、管理、营销研究和推广方面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实力的无形资产和条件,而这些无形资产和条件不能单独确定和估价。另外,商誉代表公司产生高于正常收益的能力所产生的价值。

福克和戈登(1977;1979)研究了一系列产生商誉的经济因素。根据对美国和加拿大公司高级财务官的问卷调查,福克和戈登确定了有助于商誉的17个公司特征的相对重要性。重要的贡献特征似乎可分为四大类,包括:增加短期现金流的卓越能力、经济稳定性、良好的管理和组织结构,以及品牌认可和获得使用权方面的排他性。在这些影响中,管理人才似乎是商誉的主要贡献者。同样重要的还有:良好的劳动关系、品牌知名度、生产经济和获得技术等因素。这种观点与纳尔逊(1953年,第494-498页)的观点相似,他认为商誉与客户名单、组织成本、开发成本、商标和品牌、秘密流程和配方相关。

下文提到的其他研究考虑了目标公司收购方表达的动机所揭示的商誉来源。这种方法基于以下观点:当收购方以高于目标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市场价值的价格收购目标公司时,目标公司拥有一些对收购方重要且有价值的隐藏资产或商誉。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梅斯和蒙哥马利(1962年,第9-26页)考虑了收购的具体原因。蒂尔尼(1973年)引用了209家收购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申请,发现最常被引用的一家公司可能收购另一家公司的原因是:实现特定的市场目标、节省拓展新领域的时间、获得管理和技术技能和实现产品多样化以及一体化。蒂尔尼认为,在了解购买商誉的具体来源之前,必须对这些动机进行详细审查。这些隐藏资产可能包括无形因素,如分销渠道、良好的客户关系、人员技能、产品多样化等,他并没有将这些隐藏资产归为一个广义的资产负债表类别,而是主张建立具体的商誉资产类别,以反映收购决策中的主要激励因素。根据蒂尔尼的说法,当被收购实体以高于有形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收购时,管理层应确定超额购买的根本原因,并对其进行估价和记录。事实上,蒂尔尼辩称,商誉一词本身是一个“误导性和非信息性术语”,它绝对不会向财务报表使用者传达有关企业合并中收购的标的资产的信息。

杜瓦尔等(1992年)最近的一项研究支持了关于商誉披露的信息内容可以而且应该改进的观点。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杜瓦尔等人研究了近600家纽约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商誉披露。根据这些数据,杜瓦尔等人描述了商誉资产的性质和范围,公司披露的费用和摊销政策。这些作者还为样本公司提供了证据,证明了明确披露这些数字的样本公司的净商誉和商誉摊销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可以根据财务报表中提供的其他信息估算未披露公司的摊销费用。杜瓦尔等人报告的结果指出,即使商誉摊销对净收入或收入很重要,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公司不披露商誉摊销。此外,未披露公司的商誉摊销估计可能会导致重大错误。因此,杜瓦尔等人建议如果商誉不重要,公司应提供一份说明;如果商誉是重要的,企业应提供一个详细的时间表,以协调净商誉的开始和结束。根据提供的证据,杜瓦尔等人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当前的披露要求使投资者难以理解商誉会计对财务报表影响。

本文从一个规范性问题中抽象出来,该规范性问题是当前是否可以改善商誉披露要求。相反,我们关注的是目前配置的会计商誉数字是否为投资者提供了有关公司价值的重要无形资产方面的有用信息。尽管存在明显且有据可查的局限性,但如果投资者在对个别公司的估值中考虑到这些局限性,则可以认为会计商誉数字是有用的。同样,如果对净收入和其他盈利能力指标有积极影响,会计商誉数字可以说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下面的章节开发了一个商誉、盈利能力和公司市值的经济模型。

3. 方法论

3.1 未计量的经济商誉来源

会计界的立场是,在没有商标或专利等具体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情况下,广告费和研发费必须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支出。尽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广告和研发对市场价值的提升作用,尤其是,这表明此类支出通常会产生长期的实质性效益(见乔文和赫斯基 1993,第135-140页)。由于这些支出通常会带来显著的长期效益,广告和研发密集型企业就可以立即支出真正的资本项目,从而获得重要的税收优惠(一种金钱上的善意来源)。根据支出增长率,以及广告和研发支出的经济摊销率,这种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的纳税义务永久性减少(赫斯基和威甘特1985,第328页)。商誉的其他金钱来源可能包括获得政府补贴的特殊途径、从许可证或其他进入壁垒中获得的市场权力、以及从基于后来证明非常有利的条款的合同中获得的意外利益。

除了这些善意的金钱来源之外,也可能涉及与生产中工资决定的性质有关的实际优势。市场力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可能对经济商誉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例如,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管理型劳动力市场中,每个管理者都能获得与其机会成本相等的工资,或者与下一个出价最高者相等的价值。然而,即使当管理报酬等于上一个被雇佣的管理者的边际收入产品时,生产者的剩余也会被雇主赚取和保留。这一价值增加了雇主享有的整体经济商誉。当管理劳动力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时候,雇主可以通过获取雇员生产的一些边际收益产品来享受额外的金钱经济。此外,如果一组管理者之间有良好的互动,那么管理团队的价值可能不仅仅是组成部分的简单和。管理范围经济(或管理协同效应)使给定的管理者的价值(边际收益产品)对团队雇主比任何其他公司或潜在雇主更大。团队雇主可以向每个管理团队成员支付满足或超过竞价的工资,但仍要在每个经理的边际收益产品与经理工资之间享有正剩余。因此,如果管理劳动力市场存在典型的竞争性供应条件,那么管理范围经济的价值应归于组织,而不是个体管理者。管理范围经济解释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典型长期任期,以及为什么管理团队的价值构成了成功企业的引人注目的美德,以及经济商誉中人力资产组成部分的主要经济决定因素(赫斯基 1986,第319页)。

会计商誉最严重的计量问题在于,商誉只在企业收购时为会计目的而确认。商誉记为被收购企业的成本与有形资产净额和可辨认无形资产公允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会计商誉只有在购买整个企业时才予以确认,因为它是一种持续经营的估值,不能分配给特定资产或与企业整体分离。通过品牌广告和Ramp;D产生的商誉不能用于会计目的,尽管以超过可识别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的价格购买具有既定商标和/或专利的企业将导致商誉入账。这种对购买的(公认的)商誉与创造的(未经确认的)商誉的不对称处理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惯例的类型,它在一些金融经济学家和其他研究者中推定,会计计量充满了歧义,没有任何有用的依据分析(见本斯顿1985)。然而,尽管会计惯例可能会降低会计商誉数值作为商誉有用指标的价值,但重要的是要避免未经验证的假设,即此类数据毫无意义(见比尔曼 1992)。会计商誉数据在实证研究中是否有用,取决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了有关经济上重要的声誉资本现象的有用但不完善的见解。这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经验问题。

从会计角度看,公司的价值是根据公认会计原则确定的各种资产类别来评估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司的市场价值是由预期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净现值决定的。至少在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的著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1374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