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与无助的悲剧:弗洛伊德,温尼科特与宗教外文翻译资料

 2022-05-02 10:05

悖论与无助的悲剧:弗洛伊德,温尼科特与宗教

瑞恩拉莫特

Springer科学与商业媒体纽约,2014.

摘要:本文从日常生活中无助感的棱镜探讨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的着作。他们的理论为理解非创伤性无助的病因来源和动态提供了一个框架和心理洞察力。此外,有人认为,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各自的心理学理论体现了他们对无助经历的个人态度和反应,这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对宗教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看法。

关键词 弗洛伊德 Winnicott 无奈 机构 宗教 心理社会发展

我们的文明建立在混乱之上,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在寂寞的无助痛苦中迸发出来。

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的品种

天啊! 我死后可以活着吗?

唐纳德W.温尼科特

当他们从母亲的子宫中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在他们来到时赤身裸体地去。 他们不会为自己的劳苦而付出任何代价,他们可能会用双手拎走。

传道书5:15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958)在考虑患病心灵的痛苦时写道:“不是对邪恶的概念或知识的感知,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血液冻结的心灵对一种感觉的密切关注,并且没有其他的概念或感觉能够生存 它在场的时刻。在需要像这样的帮助的情况下,多么渺茫的东西看起来似乎是我们通常所提炼的乐观精神以及智力和道德上的安慰。这是宗教问题的真正核心:帮助! 帮助!“(第136-137页)。受苦的灵魂陷入恐怖的困境中; 不再能够呼叫他/她自己的智力,精神和道德资源,他/他会大声呼救,寻求释放。对于詹姆斯来说,宗教问题的真正核心是如何有效地回应这个人或从这种特殊形式的无助中解脱出来。

也许无奈不仅是一个宗教问题,而且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而且很可能并不总是一个问题。 例如,考虑站在落基山脉的壮丽宏伟之前。在这种对自然的看法之前,人们会感受到无助感,这让人感到敬畏。或者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个绝望的依赖和无助的宝宝,他们会向一位有爱心的父母哭诉。两人都可能在这种无助,敬畏或乐于助人的舞蹈中感受到快乐。正如菲利普斯(Phillips,2010)所指出的那样,“无奈常常被认为是一个问题(我们所遭受的),而不是一种快乐(一种力量或美德)”(第131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从日常生活中无助感的棱镜探索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的作品。他们的理论为理解非创伤性无助经历的病因来源和动态提供了一个框架和心理洞察力。另外,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各自的心理学理论都对自己对无助感受的态度和反应做出了自己的态度和回应,这反过来又塑造了他们关于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论和观点。也就是说,这两种理论代表了理解和回应无助的两种不同方式,这反过来决定了两个人对宗教的理解。

简而言之,我首先论证弗洛伊德的理论揭示了无助的矛盾的,存在主义的现实,即无助在代理和代理中存在无奈。我重新想象弗洛伊德的快乐与不快的矛盾模式,幻想与现实,自我与身份,本能以及文明的要求,作为主体与主体间的斗争,以及代理与无助的存在主义现实之间的斗争。他的人类发展理论中也可以看到他的人类学无助观。这两种观点都表明了无助与机构两极之间的持续紧张关系。我进一步争辩说,弗洛伊德关于他无助感的个人态度既表现出勇敢的军事反应,也表现出在死亡和死亡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最终不愿意辞职。这些关于他的无助经历的个人观点在他的理论中尤其显现,特别是他对宗教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消极信念。

相比之下,温尼科特在使用和改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概念时,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和个人方法来解决人类生活中的无奈。 温尼科特并没有勇气和不愿辞职,而是勇敢地拥抱并接受了日常生活中无奈的存在主义悖论,这也塑造了他如何理解创造力和宗教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我编辑温尼科特(1965)的观点,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主观想象与外部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斗争,即人类的终身斗争在情感上处理主观和主体间的观念 - 机构间的矛盾和紧张无奈。

弗洛伊德拥有人类学,发展和心理无助的观点。在人类学上,他认为整个历史和世界的人类在自然界的现实面前都是无奈的。他(1927)写道:

有了这些力量,自然就会对我们起来,雄伟,残酷和不可阻挡; 她再一次将我们的弱点和无助感带入了我们的思想,我们认为这是通过文明工作逃脱的。 人类可以提供的少数令人欣慰和崇高的印象之一是,当面对一场元素大灾难时,它忘记了它的文明及其内部困难和敌意的不协调之处,并回顾了保护自己抵抗上级的伟大共同任务 自然的力量。 (第16页)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文明的动机和创立是植根于面对自然强大力量的迫切需要的。如果我们要在大自然的残酷中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团结起来,与自然作斗争即使我们共同面对自然的无情力量和自己的无助,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不可避免的轻微争吵,冲突和敌对行为也会消退。

弗洛伊德的人类学无助观和文明起源的观点包括他对宗教的基础及其与人类生活中文明功能的历史联系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宗教同样是对“人性弱点和无助”现实的回应(第22页)。事实上,对弗洛伊德来说,宗教一直在帮助人们为了共同生活而放弃或升华一部分本能。然而,对于弗洛伊德而言,未来宗教的作用是有问题的,尤其是考虑到科学及其真理的兴起。弗洛伊德相信,未来我们不再需要宗教和幻想,以便与大自然的主宰联合起来,因为科学推理和事实可以说服人们放弃一些本能以形成文明。他(1930)写道:

文明对受过教育的人和脑力劳动者几乎没有什么恐惧。在他们看来,以其他世俗动机取代文明行为的宗教动机将会悄然进行;而且,这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文明车辆。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受过教育和被压迫的人来说,这是另一回事,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要成为文明的敌人。只要他们没有发现人们不再相信上帝,一切都很好。但是,即使这篇文章没有发表,他们也会发现它。他们已经准备好接受科学思维的结果,但没有发生科学思维在人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在这里,这些群众对文明的敌意是否会抵制他们在任务女主人身上找到的薄弱环节,这里是否没有危险?如果你不能杀死你的邻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上帝已经禁止它,并会在这个或下一个生命中严厉惩罚你。那么当你知道没有上帝并且你不需要害怕他的惩罚时,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杀死你的邻居,而你只能通过平凡的力量阻止你这样做。因此,这些危险的群众必须受到最严厉的控制,并且最小心地远离任何觉知觉醒的机会,否则文明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必须经过根本性的修正。 (第39页)

在这段摘录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是人类在面对自然不可避免的力量时无能为力的现实。现在不同的是,我们不再需要宗教的幻想来维持文明。也就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幻想来处理自然的残酷现实,而是面临着科学的帮助,人类的无助和在我们为生存而战中团结在一起的不可避免的必要性。科学帮助人类认识到我们的无助,同时利用我们的集体机构形成文明,以便我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在转向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无助观之前,我想指出的是,他对存在主义无助的现实观的观点包含了一个悖论,即弗洛伊德

没有确定。人类是无助的,但我们一起对抗自然。我们互相帮助。那么,我们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显然表明我们并不完全无助,尽管面对死亡事实和税收的现实,我们无可避免地感到无助。简而言之,我们互相帮助,无论是对抗自然还是提供慰借。同样重要的是要指出,我们无助于自然的集体体验是共同对抗自然力量的动力。总之,我认为弗洛伊德关于文明和无奈的人类学观点包含着无助的无奈和无助的悖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进一步体现了这一悖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认为婴儿和儿童基本上是无奈的。婴儿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方面绝对无助(原来的无助),即使在婴儿出生后,仍然依赖父母的生存和满足心理需求(Freud 1917b,1926)。 “弗洛伊德(1905)指出,”所有这些都是潜伏期,“孩子们学会为帮助他们无助并满足他们需求的其他人感到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爱的模式,也是一种延续,他们与哺乳母亲的关系“(第222页)。孩童时期的无助感会加剧或引发焦虑,促使孩子哭泣,寻求帮助,而细心的父母的足够好的反应会导致满足满足需求的经验。此外,焦虑、现实的焦虑导致“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无助”(1917b,406页)。然后,我们有一个与孩子的经历相关的焦虑和新生的无助感,以满足他/她自己的需要和渴望,激励他/她哭泣以及获得这些需求和欲望的乐趣由父母满意。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发展中的无助感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痛苦的或创伤的,因为父母认识并回应了婴儿。他们是必要的,因为他们激励孩子呼救。

重要的是要强调,无助感和随之而来的焦虑的经历在理想情况下是父母满足孩子主张的快乐体验。事实上,正如菲利普斯(Phillips,2010)所指出的,“没有无奈的经历,就不可能有满足的体验”(第151页)。然而,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孩子不会留在这个状态,特别是如果它是愉快的。当父母满足他/她的需求时,为什么不继续无助?一个明显的答案是,父母不可能准确,立即地回应孩子的每一个需求和愿望,这会挫伤孩子,激励他/她去管理失望,并且部分满足他/她自己的需求。

还有其他答案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孩子对于一个有帮助的父母而言不会感到无助,这是弗洛伊德心理结构模型中的答案。从出生开始,婴儿的新生自我就充满了无奈。自我并不仅仅是“我”(身份),它还与代理 - 婴儿新兴机构有关。弗洛伊德(1923)用马背上的一个人的比喻描述了自我是一个引导马的个体,它将马或马的力量控制住。事实上,自我依赖于能量的内在特征,这表明儿童的新生自我在获得自己的能量方面也无能为力,尽管自我并不完全无助于引导内心世界,再次表明了无助感和机构。精神结构的这一部分揭示了人类生活的一个天生特征,即机构,这个机构必须从身份证上借用能量,它是在孩子无助的经历面前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在面对无助感时,考虑儿童向更大机构运动的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自我和父母的服务之间的关系。在他的哀悼工作中,弗洛伊德(1917a)使用了诗句中的“物体的阴影落在自我身上”(第249页)。我重新考虑了这一点,这表明在孩子无助的经历和寻求帮助的动机中,家长的服务机构以及孩子伴随的快乐被内在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对象的影子是“全能”父母满足孩子的主张和需要。换句话说,婴儿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客体并非无奈,这既是真实的也是虚幻的。家长的确有很多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是事实。这是虚幻的,因为婴儿认为父母没有脆弱性,依赖性和无助感(即无所不能)。一种提供慰借和安全感的幻觉。“我可能很无助,但一个强大的对方会认识并满足我的需求。”那么,新生自我就包含与(1)孩子的无助感受,(2)他/她寻求帮助,(3)强大父母承认并回应孩子的主张,以及(4)满意的经历。这个对象的阴影、现实和幻觉、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变得更加具有代表性,追求一种足够强大而不是无助的幻觉。换句话说,对象的影子包括希望不要无助,并且表示父母的代理,这是自我骑马的马鞍下的毛刺。也许,如下所示,弗洛伊德与无奈之间的军事斗争的一部分与物体的阴影相对于早期的无敌和无所不在的幻想相关联。

弗洛伊德的结构模式包括超我,我认为,这是超越父母对自我无助的服务的后继。这就是说,超我也是从童年的无奈中产生的。弗洛伊德(1923)写道:“如果我们再次考虑超我的描述,那么我们就会认识到它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的结果,一个是生物的,另一个是历史的:这是他童年无奈和依赖的漫长时期”(第35页)。超我把弗洛伊德关于人类无助的发展和存在主义的理解汇集在一起​​。孩子感到无助,其中一种形式是他/她无法保护自己,所以他/她寻求父亲的保护。寻求保护父亲的动机意味着“超级自我是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人”(1925年,第59页)。同时,“按照人类发展的过程,外部强制逐渐内化;对于一个特殊的心理机构来说,人类的超我,将它包括在它的诫命之中。每个孩子都向我们介绍这一转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种道德和社会存在。这样强化超我是心理领域最宝贵的文化资产“(1927,第11页)。换句话说,由于孩子长期无奈的经历而出现的超时,不仅与孩子需要保护父亲(孩子无法保护自己)有关,而且也与我们需要带一起来保护自己免受自然残酷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是儿童不寻求保持被动的另一个原因,而是继续在文明的真正盾牌下寻求保护,并且对于一些宗教人士来说,无所不能的神的保护。

宗教的发展根源和文明源头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宗教是出于童年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无奈。这与无助的人类学现实截然不同,这促使我们团结在一起。如果我们要与自然力量作斗争,我们将永远需要文明,但对于弗洛伊德而言,我们不需要宗教的幻想,因为它们是幼稚的。换句话说,这是可能的,没有宗教,并从婴儿的无助和需要保护无所不能的父亲。然而,无法摆脱面对自然的无奈的存在现实。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拒绝宗教,同时坚持科学和文明作为处理和面对无助的方式的一个原因。

一方面,弗洛伊德认识到人类生活中无助的现实及其在心理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对无助感到极度矛盾,这在他的理论和个人信函中都很明显。弗洛伊德的理论包含了对无助的存在主义现实的武断立场。人类聚集在一起以获得保护和安慰,同时也是为了对抗自然的力量。这是一场生存之战。这种军事精神也在胡说他的理论的军事隐喻中得到了体现(Bettleheim 1982; Breger 2000)。我在这里暗示,弗洛伊德运用军事隐喻和他对人性的对立观点为自己对无助感受的自己的军事态度提供了证据。此外,这种武术立场被嵌入到他的结构模型中。自我和超我是产生和面对无助感的体验,但是这两种心理特征的构成部分是针对无助的现实。这就好像自我和超我一样,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寻求无所不能的父亲的保护而对抗无助。

弗洛伊德的矛盾心理和军事立场的其他证据可以在他的私人信件中找到,这也显示出他最终的无奈感和无助感。弗洛伊德写给卡尔亚伯拉罕的评论说:“我一直最讨厌无助和负担,我们现在正在接近这两者”(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6427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