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七个国家不同生育阶段同居者结婚意愿的教育差异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9 09:08

英语原文共 1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欧洲七个国家不同生育阶段同居者结婚意愿的教育差异

Jorik Vergauwen,Karel Neels,Jonas Wood

摘要:几项研究调查了同居和非婚姻生育的社会经济梯度。根据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人可以视为1970年代后西欧非婚姻家庭形式传播的先驱。然而,在中欧和东欧(CEE),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利模式”的证据,其中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人最有可能采用这种家庭形式。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考虑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的教育梯度。该贡献使用了来自七个欧洲国家的世代和性别调查中有关婚姻和生育意图的信息,以评估教育差异。在西欧,我们观察到在任何生育阶段(婚前,婚前或婚后),结婚意向均未出现强烈的教育梯度。然而,在中欧和东欧国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同居者在生育期间更经常选择同居。

关键词:未婚同居 意向 婚姻 家庭形成 第二人口转变 劣势模式

1.简介

随着婚后同居的兴起,1970年代在西欧出现了新的同居类型。直接婚姻急剧下降,在婚姻普及之前就生活在一起。婚前同居最初是作为伴侣之间的无子女共同居住而出现的(基尔南,2004年),而西欧很快就见证了同居内发生的分娩的比例越来越高(Perelli-Harris等人,2012年)。如今,夫妻不仅以同居为婚姻的前奏,而且可能选择同居作为婚姻的替代选择(HeuvelineandTimberlake,2004;Hiekel等,2014)。一些作者将西欧同居的普遍流行和非婚姻生育的增加解释为第二次人口变迁(SDT)的一个主要特征,反映了个人自主权是生活的中心价值(LesthaegheandSurkyn,1988,2002)。因此,SDT框架在后现代的价值取向和不断变化的家庭形式之间存在正相关。相比之下,大多数中东欧国家目睹了仅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不断增加的未婚同居和非婚姻出生的情况(Kostova,2007;Zakharov,2008)。尽管最近家庭趋势发生了变化,但有几位作者认为中东欧国家大多是维持传统的家庭形式(Kostova,2007)。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中东欧国家中,同居和非婚姻生育在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中更为普遍,反映了经济限制(Perelli-HarrisandGerber,2011;Pot^arcaetal。,2013;Speder,2005)。长期同居和非婚育可能反映出贫困和文化解放(Perelli-Harris等,2010)。

一些研究调查了世界不同地区家庭行为的社会经济梯度(HobcraftandKiernan,2001;Perelli-Harris和Gerber,2011;Perelli-Harris等,2010;Ventura,2009)。但是,婚姻行为不一定能反映个人对婚姻的看法。例如,具有弱势背景的同居伴侣可能仍希望或打算建立夫妻家庭,但感到他们缺乏实现婚姻计划所需的资源(Gibson-Davis等,2005)。我们的分析没有考虑用意图代替行为,而是以自身的权利解决了短期结婚和生育的意图。从世代和性别调查(GGS)中使用了七个欧洲国家的数据来分析不同欧盟地区同居个人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结婚意愿。

这项贡献将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代表了理解家庭过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使夫妻能够获得必要的资源以结成夫妻(Thomson和Bernhardt,2010)。有关经济劣势的文献预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常参与长期同居(Perelli-Harris和Gerber,2011年)。另一方面,教育与价值观和态度相关联,影响着在未婚或已婚夫妇之间共同生活之间的选择(Thomson和Bernhardt,2010)。在SDT框架之后,高等教育导致了主张自治和宽容的价值观。依次与其他家庭形式有正相关性(Lesthaeghe和Surkyn,1988,2002)。与其他有关教育对婚姻的影响的研究一致,我们发现中欧和东欧分娩期间结婚意向的积极教育梯度,而结婚意愿与分娩前后的教育联系较少。与其他最近的研究相反,西欧与结婚意愿无关。

2.理论框架

在这一节中,我们对比了文献中讨论的两个最突出的未婚同居和非婚育生育模式。随后,我们在分析中确定了这些族群的特征特征和相关性。

2.1同居和非婚姻生育的扩散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模式

在概述性论文中,Sobotka(2008)指出了欧洲不断变化的家庭形式的两种扩散模式。第一种模式将与战后经济繁荣相吻合的重大文化变革与20世纪下半叶的异族家庭形式的日益普及联系起来(Lesthaeghe,2010;LesthaegheandMeekers,1987;LesthaegheandVandeKaa,1986))。按照这种观点,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战后出生人群向后唯物主义态度转变。SDT的支持者认为,对自决和自治的日益重视构成了西欧当代同居和非婚姻生育率上升背后的核心过程(Lesthaeghe,2010)。高等教育,特别是长期的教育入学,被认为是导致价值观念转变的途径,并因此导致了对家庭生活的渐进观点(Lesthaeghe和Surkyn,1988,2002)。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被认为是1970年代最先拒绝传统家庭制度的人(Sobotka,2008)。

大量文献描述了非婚姻生育和伙伴关系的不同扩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断变化的家庭形式特别反映了经济限制(Oppenheimer,2003)。长期同居的选择通常仅仅是适应不确定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与个人喜好或价值模式无关(Sobotka,2008),因为婚姻更具选择性,需要更强大的经济基础(Kravdal,1999)。学者们经常把这个想法与年轻夫妇中越来越多的未婚同居联系起来,因为这一群体经常面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困难(Buchholz等,2009;Perelli-Harris等,2010),从而导致前景不确定(Mills和Blossfeld,2005)。;Skirbekk等,2010)。人们对生活水平和消费方式的期望上升,也可能特别影响了低学历和低技能人群的婚姻愿望。财务稳定和房屋所有权被认为是夫妻准备结婚的重要先决条件(Smock等,2005)。相反,财务压力与伴侣关系冲突有关,这可能间接地阻止了婚姻。而且,通常将婚庆的成本作为额外的障碍(Edin和Kefalas,2005;Gibson-Davis等,2005)。因此,Cherlin(2004,2010)将美国的现代婚姻解释为声望和个人成就的重要标志。低收入群体常常无法满足人们认为结婚的要求。在这方面,Speder(2004,2005)假设社会群体之间的家庭形成策略有明显的区别。较低的社会阶层通常将生育与同居相结合,而特权群体则通过加强传统途径而对自己疏远,而传统途径对夫妻家庭起着中心作用。因此,在研究低学历人群的家庭形式时,有几位作者提到了“劣势模式”(POD)(Edin和Kefalas,2005)。

SDT和POD模式都不会以纯粹和明确的方式盛行(Sobotka,2008年)。强调文化解放或经济劣势的理论方法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但可能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中家庭形式的不同动机(Lesthaeghe和Surkyn,2002;Sobotka,2008)。在大多数研究中,在特定情况下,同居和非婚育的流行越来越普遍,但被认为与一种特定的机制更为紧密相关。预计一个社会团体将成为新型家庭生活的先锋,成为后来采用新的人口统计学行为的先例。例如,佩雷利-哈里斯(Perelli-Harris)和格柏(Gerber)(2011)通过对比SDT和POD假设e(俄罗斯后共产主义后的社会和经济变化是否与改变家庭形成战略有关)提出了问题e。先行者可能会首先削弱长期未婚同居的障碍(例如,强有力的规范性观点),从而在以后(例如由于经济上的需要)促进其他人的伙伴关系决策。

2.2西欧

欧洲的西北部通常被视为SDT行为的基准区域。特别是法国和挪威被认为是同居国家。根据欧洲社会调查(ESS)的最新数据,年龄在18至55岁之间的男女中,有40%以上曾同居过。GGS的数据表明,这些国家的同居者也不太可能表现出结婚意向(Noack等,2013)。在德国和荷兰,常住人口的比例徘徊在30%左右,尤其是在荷兰,结婚计划在同居者中更为普遍(Noack等,2013)。同居内生育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法国和挪威再次成为非婚姻生育的先锋国家。在这两个国家中,大约一半的第一胎出生于2000年代初的同居环境(Perelli-Harris等,2012)。相比之下,在德国和荷兰,大多数女保姆是在婚姻背景下出生的(LeGoff,2002;Perelli-Harris等,2012)。

如前所述,遵循SDT的理论框架,这些新的人口行为首先在197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发生(Surkyn和Lesthaeghe,2004)。但是,对于SDT的这一方面,只有部分的经验支持(Perelli-Harris等,2010)。一项关于非婚姻生育的教育梯度的历史趋势的研究表明,欧洲情况千差万别。在法国,确实似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在同居环境中加剧了生育。在最近的时期,教育差异变得有限甚至逆转,表明这种趋势只是暂时的(Perelli-Harris等,2010;Pot^arc等,2013)。这表明当今人们对非婚姻家庭形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ThomsonandBernhardt,2010)。社会学文献表明,由于选择婚姻已经完全是个体化的和非传统的,伴侣关系形成中的社会经济差异可能已经大大减少。(Wiiketal。,2010)。其他作者支持这样的观点,即新的社会规范可能首先导致同居和同居内生育的增加。但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经济限制和不断变化的状况,特别是高失业率,不断发展的全球化和劳动力市场的放松管制,尤其对低学历群体产生了影响。结果,在西欧国家最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中,经济限制本可以为增加新的家庭形式铺平道路(Mills和Blossfeld,2005年)。与法国相反,自1970年代以来,挪威已经建立了负的教育梯度。在这里,受教育程度特别低的人属于非婚姻生育的创新者,这表明未婚同居的模式非常不同。同样,荷兰也观察到了负梯度(Perelli-Harris等,2010)。总体而言,大多数国家在近代同龄人中生育的教育梯度有限或为负数。

2.3中欧和东欧

1990年以前,许多中欧和东欧国家开始增加同居伴侣和婚外生子的比例(Hoem等,2007)。但是,一再有人争辩说,共产主义垮台后的经济和政治变革加速了(近乎)普遍婚姻的悠久传统的终结,并削弱了婚姻与父母之间的联系(Sobotka,2008;Zakharov,2008)。但是,与西欧国家相比,该地区的同居流行率相当有限。《环境与社会标准》指出,年龄在18至55岁之间的男女中,有10%至16%曾经同居过。保加利亚和俄罗斯。在这两个国家,同居者都可能有结婚意向(Noack等,2013)。在保加利亚和俄罗斯,同居的生育率也受到限制。在2000年代初期,有22%和17%的第一胎是在同居中发生的(Perelli-Harris等,2012)。

对不同中欧和东欧国家的研究表明,从1980年代末开始,年轻的出生人群就开始放弃对生活方式,家庭和集体主义的长期看法(Dimitrova,2006;Lesthaeghe和Surkyn,2002;Sobotka等人,2003;Stankuniene和茉莉烯,2008)。例如,受过良好教育的较年轻的出生人群报告说,格鲁吉亚,波兰和罗马尼亚对非婚姻家庭形式的态度更为宽松(Kotowska等,2008;Muresan等,2008;Sumbadze和Tarkhan-Mouravi,2006)。保加利亚世界价值研究表明,年轻,创新的受访者群体不再认为婚姻是唯一被社会接受的家庭形式(Dimitrova,2006年)。尽管如此,大多数针对中东欧国家的研究表明,长期的同居和非婚育是人力资本最少的人的先驱(Sobotka,2008)。Kostova(2007)以及Koytcheva和Philipov(2008)的研究表明,在保加利亚,弱势群体是未婚同居的先驱。在过渡时期,同居的迅速普及主要归因于经济不确定性的增长。对于俄罗斯而言,一些文献将婚姻的衰落与1980年代意识形态控制的放松(例如戈尔贝切夫的格拉斯诺斯特)以及与某些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男性人口减少相关的婚姻市场紧张有关(GerberandBerman,2010)。然而,根据经验研究,非婚育的出现是长期以来的不利因素(Perelli-Harris和Gerber,2011;Perelli-Harris等,2010;Pot^arc等,2013)。在1990年代的俄国经济动荡期间,劳动力市场前景非常糟糕(Gerber,2002,2006),社会底层的“可嫁”男人的数量可能进一步缩水。在前苏联国家中研究最少的国家之一是乔治亚州。内战和与俄罗斯的艰难关系使该国在1990年代经历了急剧的经济衰退。结果导致失业率达到顶峰,高贫困和劳动力重新配置为小型农业自营职业。直到最近格鲁吉亚才经历了一些经济复苏,而它仍在贫困水平上升和劳动力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苦苦挣扎(Balbo,2009年)。目前,佐治亚州缺乏针对家庭形式的社会经济差异的研究。总而言之,大量研究表明,在中东欧国家中,弱势群体已成为1990年代社会和经济动荡期间新的人口行为的引领者,然而,有迹象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经常接受改变家庭的态度。个人可能会引发非婚姻家庭形式的广泛传播。

3.研究假设

本文考虑了受访者在未来三年内结婚和/或生育(另一个)孩子的短期意图。主要研究问题是考察未婚伴侣在不同生育阶段婚姻意愿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同居。为此,我们考虑了按性别和有一个(另一个)孩子的意愿造成的婚姻意愿的变化。我们区分三种情况:i)在调查时(育龄开始之前)没有孩子并且不打算生孩子的同居者之间的结婚意愿,ii)不论他们有多少孩子,同居者之间的结婚意愿(在生育期间)打算生育一个孩子;以及iii)在已经生育(一个)孩子并且不打算生育另一个孩子(在生育之后)的同居者之间的结婚意愿。

基于SDT框架,我们预计在不同生育阶段,特别是在SDT诞生之初,结婚意向的负面教育梯度。受过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3988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