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失业,就业或被研究生院录取;一项就中国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2003年和2009年间)外文翻译资料

 2022-10-28 03:10

英语原文共 24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谁是失业,就业或被研究生院录取;一项就中国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2003年和2009年间)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和研究的一个重点。 这个文章分析了由北京大学组织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在2003年和2009年间进行的调查数据,并检查被大学毕业生所选择的道路而影响的趋势和因素。结果表明:(1)由于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与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做出多样化的选择,研究生院和非传统就业这两方面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2)超过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失业,与失业率上升可能性归因于性别,社会经济地位低,农村出身,教育和资本积累不足; (3)就业选择由多个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机构涉及,就业市场和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1.简介

自中国进入21世纪,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恶化,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作为中国社会的失业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面临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承受着经济和社会的尴尬处境,而他们的家人也感受到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也可导致急性社会矛盾。根据我们自己对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研究,我们整理和总结了以前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使用了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由北京大学研究院组织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进行探索研究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路径选择的变化.我们基于不同个体做出的不同选择找寻群体特征并且分析潜在的决定因素为未来的政策改进提供建议。

  1. 历史研究

2.1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研究视角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反映了不断变化的趋势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具体内容。高等教育和就业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研究热点。当时人们希望,大学教育将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预测未来的供应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他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教育,职业流动模式,社会经济背景的投资回报率,以及教育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然而,20世纪70年代,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规模之间的错位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学者们主要对高度悲观的概念集中,如“过度教育”和“学术无产阶级”(2006年泰勒和朔姆堡)。到了80年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淡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在20世纪90年代,但是,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再次出现在研究视野中,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相关性,高涨的失业率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

多年来,那些研究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那些参与到长期,深入的在这些领域的主要概念和理论问题展开讨论的学者(1977年的卡拉贝尔和哈尔西;1987年的萨卡罗普洛斯;1995年的卡诺)。在经济学领域,讨论主要集中在规范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理论的市场需求的能力,衡量教育和生产回报率,和筛选的教育功能。在社会学中,研究人员的注意力主要针对社会流动的机会,教育的社会阶层再生产功能,教育在加强和重新分配社会地位中的作用,以及教育证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2.2金融危机后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

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衰退导致毕业生的失业增加。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问题的恶化;分别达到所有国家的历史新高。根据最近发布的欧盟研究报告称,失业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毕业生年龄25-34岁平均为6.2%,为欧洲国家,其中西班牙有11.5%的速度(根据2011年西班牙新闻)。 2010年的调查由英国研究机构指出,全球每11毕业生英国毕业后半年内失业。自1993年以来(卫2011),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此外,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发布一个对毕业生的长期调查,结果显示,近28%的2007年高校毕业生仍未找到多年的全职工作三年半毕业(高等教育统计后局2011年)。

根据美国劳动能源部数据显示,在2010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美国人存在5.1%失业,最高速度自1970年以来(今日美国2011年)。此外,日本文部省日前公布的基本的学校的调查表明,在2011年,大约有1.07万的本科生在日本既没有继续升学又没有找到正规就业地位。新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1.6%(产经新闻新闻2011年)。对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是相似的。据麦可思一个调查报告显示,在2010年6月,新的为期四年的毕业生在中国的42%,签订聘用合同。职业和理工毕业生的签约率为43%(法旨晚报[镜子]2011年)。

2.3导致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探讨

导致失业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大量的研究之前,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包括劳动力需求方,供给方和求职者自己。然后,他们提供问题背后的机制的解释。

从劳动需求的角度来看,或者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方面:市场分割理论 (Pan 2011; Lai and Tian 2005; Wu2004; Yue and Ding 2004),工业发展模式理论(Kaneko 2011; Lai and Tian 2009; Bao 2010),以及劳动力市场工资匹配理论 (Weng and Zhou 2009)。

此外,劳动力供给的角度解释了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以及从高等教育机构的角度解释了大学生失业之间的关系。代表性观点包括过度教育理论 (Freeman 1976; Ashenfelter and Ham 1979)和教育应用程序匹配失衡理论( Gai 1990; Lu and Zhu 2008; Zhu et al. 2011).

最后,从求职者的角度考察了站在大学毕业生的个人观点针对高等教育失业现象的起源。代表性观点包括地位获得的资本理论 (Fang 2009; Blau and Duncan 1967; Knight and Yueh 2004; Granovetter 1973; Lin, Ensel, and Vaughn 1981; Marsden and Hurlbert 1988; Wegener 1991; Bian 2004; Calvo-Armengol and Jackson 2005),以及职业选择概念停滞理论 (Qu 2001 and 2002; Xie and Wang 2001; Bao 2007 and 2009)。由于空间限制,这些理论都不会在这里详细的展开。

2.4 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特点

来自农村家庭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并且不是党员的在就职的竞争中(Liu 2008)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社会资本存量和家长的可操作的资源能显著增加子女的就业概率。相反,大学毕业生的家庭社会资本较低的股票很可能经历的高学历失业者的困境(Qin 2011)。此外,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包括他们参加该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声望,以及由该机构 (Yue and Ding 2004)提供的就业信息的充分性。

2.5 失业数据背后隐藏的危机

高等教育的失业率导致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Yuan 2008)。这不仅会影响人们对教育和教育支出的正常投资。一方面,它可能会导致中产阶级家庭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盲目追求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它导致了对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下降风险增加,导致一些低收入人群,以减少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投资(Shao and Hu 2006)。

与传统的失业群体相比,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承受心理沮丧的能力较弱,因为他们缺乏系统性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失业问题的恶化可能引发的焦虑,恐惧,人际交往障碍,不合理的认知,以及群体性事件和犯罪的应激反应。这些甚至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火药桶”,具有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Jiang and Wang 2008;Yang 2011)。

  1. 分析框架与数据的说明

前面对现有调查的描述和回顾,使我们能够把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意味着,该问题的研究需要一个多层面的分析框架的建设,以提高研究的解释力。

1998年和2000年,九个欧洲国家与日本之间联合实施针对高校毕业生成为高等教育职业后的调查显示:一个欧洲研究性学习(CHEERS)。研究人员纳入研究全身和个人的特点,制定检查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以及职业发展 (Schomburg and Teichler 2006)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框架分析。在这样的理论框架和问题的规范的基础上,研究涉及的宏观背景下,毕业生的个人特征,体制特征和区域劳动力市场特点的四个角度来构建一个分析框架,研究影响所采取的路径的机制由学院学生毕业后(参见图1)。

大学生个体特征

制度特点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传统连接机制

研究生的道路选择及失业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以及整体供应量和区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城市就业率和失业率)。最后,在控制个人、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因素后,我们针对学生宏观背景对毕业后选择的影响。我们在2008年以后特别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影响。

这项研究使用的材料来自于由北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举办高校毕业生的全国性问卷调查汇集的数据,2005年2003年,2007年,和2009年调查的总样本量为70803人。每个调查年度样本的比重分别从2003年的24%,2005年的25%,2007年的21%,到2009年的27%,高校在调查高校跨越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东部地区占有58%(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机构的21%是在中国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另有21%的人在全国(包括陕西,贵州,宁夏,四川的西部地区,新疆和云南)。

总体调查样本的特征分布如下:男性占56%,而妇女占44%;91%的学生是中国汉族,而少数民族学生占9%;城市学生占31%,非城市学生(含县,镇和农村地区)的比例为69%。按机构类型,12%的大学生就读中国的“985”计划,13%的机构具备“211”计划标识。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分别为53%和22%。在专业方面,15%的毕业生在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历史和哲学),32%的毕业生研究的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管理),31%的工程(包括军事) ,22%学习科学,农业和医药。

值得补充的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采取的路径影响,我们采用区域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整体GDP的比重附加指标,具体的数据来自每年中国统计年鉴。

  1. 数据分析以及结果

5.1研究生选择的变化

调查数据表明,从2003到2009年,中国大学生毕业后所采取的路径(参见图2)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具体的变化可在随后所描述的四点进行汇总。

首先,在毕业生成功签约与雇主的雇佣合同中的比重显着下降。1999年中国的扩招开始,2003年就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为总体,只有43%的大学毕业生成功签约雇佣合同或已证实就业机会。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2%但随后在2007年下降,到2009年,大学毕业生只有三分之一能够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

其它

失业

学术深造

自己创业

待业

其次,毕业生在不是自己选择的职业领域找到工作的比例呈微弱增长趋势。在2003年,这样的未就业毕业生由所有毕业生中34%的趋势后大大改善,2005年下降到18%,,但在2007年它开始向上再次移动。

第三,毕业生选择非传统就业比重增长迅速。对就业竞争增加的背景下,在2005年以后毕业生选择自主就业,创业,灵活就业,或其他非传统就业的快速增长。他们的整体比重达到2007年的15%和2009年的12%,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一新的趋势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

最后,只有3.4%的来自“985”院校的大学生是待业状态;本组四分之一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以及他们参加该机构的满意度最低。失业群体的比例最高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在一个显著的缺点。此外,这是最值得关注的是学生这一组中有所有毕业生中最低的学习成绩,而其中超过37%在缺乏他们所研究的学科兴趣。

5.2 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不同路径特性

表1是对采取四种不同的广阔的就业路径类型的毕业生的统计描述。我们能够使用表来概括这些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传统就业

学术深造

非传统就业

待业

学校类型

985学校

13.0%

25.3%

2.87%

3.4%

学校满意度

职业院校

23.4%

8.6%

38.3%

25.2%

平均

3.56%

3.69%

3.52%

3.27%

性别

男性

61.1%

lt;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52855],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