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变化: 1996年土地调查的见解外文翻译资料

 2022-12-02 07:12

英语原文共 21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变化:

1996年土地调查的见解

George C.S Lina,*, Samuel P.S Hob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一直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这项研究分析了1996年调查中收集的土地利用系统数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曾进行的第一次国家范围的土地调查。人们普遍认为,1996年中国大陆领土的实际面积是950万平方公里,而不是960万平方公里。 它占据了世界上的第三大位置,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或百分之六十七的中国土地覆盖范围,专门进行农业活动。由于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部分的建设用地被广泛地分散在农村。1996年土地调查显示,耕地总面积1.3亿公顷,比当地干部报告给国家统计局的面积多了近百分之四十。大多的被发现的耕地位于丘陵山区,土地质量较低。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中国只有14%的土地是可耕地,人均耕地仅为0.106公顷,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236公顷。比较1949年和1996年的数据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扩张是以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复垦所带来的巨大环境灾难性后果为代价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导致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大量农地的流失。经过土地复垦的低产田根本不能弥补损失的中国东南部地区的肥沃耕地,那里一直以来复种指数和人口密度很高。中国迫切需要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不仅为了自身人口的增长,也为了全世界。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环境退化;中国

引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的积极互动,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发生重大变化。直到最近,学者试图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范围和因果关系,但是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多年来,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西方的研究者们一直对中国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多元性和相互矛盾性的统计数据感到困惑。例如,中国耕地总面积的估计范围从94.97到1亿6000万公顷不等。有很少或几乎没有系统的资料对中国非农土地进行数据统计,除了对难以捉摸的城市建成区的各种统计报告。他们尽管尝试着去解决问题,但目前还不清楚中国有多少土地,中国的土地被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利用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然而,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变化问题在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有超过21%的人口居住在耕地上,占土地总面积的10%,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稀缺的。自1978年改革以来,巨大的经济扩张带来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导致全国耕地的流失速度加快。中国统计局称1978年和1995年之间,耕地总量大幅萎缩0.99389亿公顷至0.9497亿公顷,而中国总人口继续上升,从9亿6259万到12亿1000万人。在土地和人口庞大规模的发展下,贫富差距日益突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快速收缩,引发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其是否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对全球粮食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然而,在进行任何严肃的评估之前,需要了解有关国家土地利用变化的现状和最新趋势。

最近对中国土地的准确和可靠数据的需要,引起了中国农业和土地管理部门的关注。一个大型的国家土地调查发生在1984-1996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进行的(附录)。

全国性调查的目的是收集系统的县级数据的类型、面积、土地利用以及不同所有制的土地的分布位置。调查采用标准化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八个一级类和四十六个二级类的类别,主要是基于阅读、验证、分类、测量和从最近的航拍照片、卫星图像不同的土地使用等。调查涉及2843个县、43000个镇、740000个村、25000个农场和400000个行政单位。它涉及到超过200万人,花费超过1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出资3亿1500万元,其他余额由省级和地方政府出资。大部分土地调查是在1990年至1995年间进行的,但随后决定将所有的调查都调整到1996年10月31日的标准时间,以类似于全国人口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包括一组在1981-1995年之间收集的各种日期的原始土地利用数据,和一组调整到1996年10月31日的土地利用数据。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从1996年全国土地调查获得的数据。我们对1996年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感兴趣,因为他们提供了第一个中国土地曾经用过的系统的测量。鉴于国家地理的大变化和技术不匀,可想而知,尽管官方努力验证和修正,1996年土地调查的数据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错误或差异的。相比其他很多资料,根据现有技术,1996年土地调查的结果是最全面和一致的。从1996年土地调查获得的数据的分析,允许土地利用的模式,以及未来可能的比较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的土地利用模式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进行土地调查的方式会类似于全国人口普查。本文首先对中国1996年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土地利用的结构进行分析,随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因为从1949年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发生剧烈变化,经济加速增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对耕地变化的评价,因为这个问题是以前关注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评价的。本文总结的主要结论和讨论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

1949年十月,当毛泽东在天安门讲台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人民解放军的调查战士告诉他统治的土地有960万平方公里。这一估计来自军事用途的地形图测量。此后,这个数字成为学生的教科书、统计年鉴和政府文件。只有在1996年十月之后,中国才能够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土地面积进行核实和修改。1996年全国土地调查显示,中国大陆的规模实际上是9506763平方公里,这比47年前报告给毛泽东的规模小。即使把三个非共产主义地台湾(36000平方公里),香港(1098平方公里),和澳门(23.8平方公里)考虑在内,全国仅有9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

几十年来,中国声称他们居住的国家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1996年全国土地调查的结果使得这一长期且广泛持有的信念受到了挑战。虽然该国拥有世界上第三个最大的领土,仅次于俄罗斯(1770万平方公里)和加拿大(997万平方公里),略大于美国(936万平方公里),大约三分之二的中国领土是山区(46.4%)和丘陵(20%),可耕地面积仅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4.5%。中国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加剧了中国土地资源的不平衡状况。超过40%的中国人居住在中国东部,那里的土地占全国的不到14%。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土地覆盖范围超过56%,但仅支持了中国人民的23%。

土地利用结构概述见表1。该表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1996年中国的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大约三分之二或中国67%的土地被用于各种农业活动,包括种植业、林业、果园和牧场。这种模式与中国人口的构成有着相似之处,中国的农业人口占了75.6%,在中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非农部门越来越重要。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少于3%的土地,这意味着在这种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很高的密度和强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

其次,中国建设用地(即居住用地、工业和交通建设用地)的主要使用者是在农村。农村居民点用于定居点和工矿用地用了三分之二(68.35%)的土地,交通运输主要由农村公路组成(69%)。这种模式似乎是一个独特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土地开发已经在以广泛分散的方式发生在全国而不是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Ho,1994;林,1997)。

最后,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三个宏观区域中,华东地区的作物种植用地比例明显高于中部(19.93%)和西部(6.88%)。在中国东部比在中部和西部,以类似的方式用于定居点和工业以及交通发展的土地,吸收了更大比例的土地(表1)。另一方面,未利用土地的比例由西部向东部方向相反的减少。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土地如何使用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东部具有有利的适合密集型作物种植的自然环境。在1996年,该地区也有一个人口密度已超过2.5倍,是中国中部和西部的近八倍。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中部高出约80%,比西部高出近130%。其他的事情都是平等的,更高的人口密度和更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创造更多需求的土地用于居住区和工业以及运输的发展。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未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裸露的石头(42%),沙子(20%),和废草地(20%),虽然它覆盖了中国超过四分之一(25.78%)的土地总量。未利用土地的大部分(79.9%)在自然环境恶劣的中国西部。

在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中,耕地可能受到了学者和决策者最大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因为耕地仍然是中国这巨大人口最重要的“饭碗”。据估计,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它为中国人民提供了88%的粮食。因此,耕地变化被认为能显著影响粮食安全。然而,学者们分别对中国的耕地流失问题有多严重的影响,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耕地的流失将破坏中国人自身的能力进行研究。从本质上讲,分歧都是围绕着中国实际上有多少耕地,如土地所在地(例如,在一个地方耕地流失可以被其他地方的新开垦的土地所取代),以及如何集中的使用土地(即单一种植与多种植)。1996年全国土地调查的结果提供了新的见解。表2的1996年中国耕地的数据在全国土地调查中显示,全国共有耕地1亿3000万公顷,耕地1996公顷。在地理上,全国土地分布不均匀。这些省份的耕地占全国总量的三成以上,其中包括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山东、河南、河北)和内蒙古黑龙江边疆地区(表2)。第二区域与人口集中度相对应,在北部和东北边境的耕地的位置显然是最近开垦的结果。当将人口集中的影响考虑在内时,人均耕地显示出一个整洁的模式(图1)。耕地的可用性改变了从北到南,从内陆到东南沿海的一个降阶。北方和东北边境地区的土地资源看似丰富,但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好,而不利于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的供应。土地生产力、土地利用强度可以通过复种指数的地理变异而不同,说明了南北或内陆和沿海的区别。如图2所示,在北方和东北MCI都小于100,表明这些地区是最适合一年一熟的。相反,在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都标明了MCI大于200,多熟种植已经有了规范。这种情况表明,在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土地资源比那些在北部边疆更珍贵。在南部的农田中,可能没有足够的耕地被开垦的土地覆盖。

众所周知,中国的地方官员为逃避国家生产配额和税收而倾向于少报耕地面积。表2中比较了1996年国家统计局2次土地调查统计数字。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统计部门报告的耕地总面积(9497万公顷)比调查的(1亿3000万公顷)要小约37%。除北京外,各省、直辖市都发现了漏报的耕地(表2)。在西南部的山区,有一个异常高的差异,它超过贵州和云南两个省份100%。其他省份的报告超过了50%,其中包括一个高海拔地区(西藏),丘陵地区(宁夏,陕西,广西)和隔离地区(海南)。

漏报的动机有很多,包括隐藏的减少的土地生产配额和税收或增加晋升的平均收益。然而,这些动机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在报告中它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不可忽视的几个技术原因:首先,20世纪50年代初,在土地被第一次分配给农民使用时,增加了网络统计数据集的数据。在平原地区,土地相对统一,容易测量,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的生产误差较大,其变化或差异不小。第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欠发达地区进行土地开垦。新开垦的土地仅为3年后的第一个免税区。为避免3年后第一次纳税,在新开发地区,一个相当数量的再生土地从未向政府报告。第三,土地被承包给农民,他们被分配在山坡地,其生产力低下。最后,当耕地被国家大型项目的建设用地征用,被征用土地的面积会从统计年鉴中移除。有几次批准的项目都没有兑现,已征收的土地最终回到了农民种植,返回耕地没有重新输入统计记录。在欠发达地区、丘陵或山区比土地开发需求更高的经济发达和更好通达性的地区项目失败几率更高。

Table 1

Chinarsquo;s land use patten, 1996, by region (unit: square kilometer or 100 ha)

China

East Chinaa

Central Chinab

West Chinac

Area

% Total

% Sub-total

Area

% Total

% Sub-total

Area

% Total

% Sub-total

Area

% Total

% Sub-total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918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