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文化输出及其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2022-03-10 08:03

The Korean Wave:

Cultural Export and Implications

Brain Truong

HIST484: Globalization Capstone

Dr. Tauger

Spring 2014

Globalization has allowed for South Korearsquo;s economy to blossom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o lift it out of poverty and tum it into an Asian Tiger economy. In addition to having well-known technological products and heavy industry, South Korea has transformed its modem pop culture for export, known as the Korean Wave. The Korean film industry, music industry and online gaming have become very popular in many Asian countries, and its popularity has spread to other continents as well. The term hallyu coined by the Taiwanese press for the Korean wave defined it as “the Korean [cold] spell”, which best describes its feverish surge in popularity over the last 15 years. The Korean Wave is also summarized as “K-pop” by their fans when referring to South Korearsquo;s pop music. Although this export was only meant to be temporary relief from the 1997 Financial Crisis, the Korean Wave would grow to be South Korearsquo;s major contribution to globalized culture. South Korea continues to use hallyu as a way to spread its culture abroad and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The Korean Wave is rooted in the liberalization of Korean culture in the late 1980s through early 1990s.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by president Kim Young Sam in the early 1990s threw off the old military regime in favor of popular freedom at home, a diplomatic style of foreign policy and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New social and economic freedoms gave the Korean entertainment industry more artistic capabilities that were previously restricted under past military regimes. South Korea opened up to 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ed tastes for pop culture during this time. A liberalization of culture allowed for experimental music and cinema to emerge with a new generation of Korean entertainers.

However, the liberalization of economic policies strained the economy to the point of near collapse in the 1997 Financial Crisis. South Korean society was forced away from a stringent conservative society; as a US investment banker put it at the time of the crisis, “[South Korea] will need a cultural revolution to surviv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sperity were halted so suddenly that most Koreans panicked and struggled to adapt to the new economic landscape. Previously, white-collar jobs at big corporations were seen as a ticket to job security. The economic collapse forced Koreans to forgo their rigid Confucian class structure and take lower paying jobs when many were laid off. The foundations of the Korean Wave are found in this panic when South Korea was forced to thoroughly reevaluate its existing corporate culture. In response, Koreans gave their own culture more value and shifted away from manufacturers#39; culture. The abandonment of rigid corporate culture was linked to sustainable modernization that would encourage 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ism. Small business owners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such as Kim Hyoung Hawn felt that “Korean society was headed in the wrong direction [...] this is a healthy correction.' This revival of Korean culture allowed for South Korea to develop its own modern culture that was unique from anything that was available in Japan or the West. Differentiating its own culture made Korean pop culture a competitor to other industrialized societies in East Asia. Although Korean culture borrowed some aspects of Western and Japanese pop culture, it was able to forge its own identity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crisis.

In addition to being an economic export, the Korean Wave was also meant to preserve Korean culture from the demand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rsquo;s bailout. The IMF bailout forced South Korea to liberalize imports from Japan after the 1997 Financial Crisis, raising colonial-era fears that the Japanese would flood its products and cultural onto South Korean society. These fears never materialized or had much effect on Korean society, but led Korearsquo;s Cultural Ministry to invest heavily on its entertainment industry. A large array of cultural technology departments were created in South Korea, with 300 departments formed that offered programs and scholarships to eligible students. These departments were established at existing South Korean universities to tailor its own pop culture for export. The Ministry emphasized cultural export as a primary asp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ve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Korean Wave, efforts were made to make South Korean culture an international product. In 1999, the two popular pop groups SES and H.O.T. performed alongside Michael Jackson at a charity concert in Seoul that was broadcasted throughout Asia. Both groups were selected by Korearsquo;s largest ad company Cheil Communcations due to their “potential [...] to launch themselve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ranks of top popstars.” The global promotion of Korean pop culture was an intentional effort led by the Korean Cultural Ministry and Korean entertainment companies to export programming.

South Korearsquo;s music industry flourished amidst the crisis. Many of South Korearsquo;s most popular pop performing artists emerged during these years. The pop dance groups SES and H.O.T. were formed in 1997 and were extremely popular with teenage Korean youth when they first began performing. H.O.T.rsquo;s first album High Five of Teenagers sold a record 1.5 million copies. Their performance was known for its style of dance music that was about love and compassion. Korean pop music groups centered on large dance groups that acted as performers in addition to singers, captivating their audience with complex dancing routines. This style of performance would set the template for the future of K-pop that distinguished it from other modem pop cultures. The style of music was distinct to anything found

全文共36543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韩流:文化输出及其影响

布莱恩·张

HIST484: 《全球化顶点》

塔格博士

2014年 春

全球化使韩国经济在过去的30年里得以繁荣,并使韩国摆脱贫困,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除了发展其著名的科技产品和重工业,韩国还对其现代流行文化进行改造并出口,这也就是现在所称的“韩流”。如今韩国电影业、音乐产业和网络游戏在许多亚洲国家已经很受欢迎,他们的影响力还蔓延到了其他大陆。台湾新闻界为韩流造了一个术语“韩潮”,是“寒潮”的谐音,“潮水”之意最能代表韩流近15年来高涨的人气。在粉丝们提到韩国流行音乐时,他们将其概括为“K-POP”。虽然韩国文化出口只是为了暂时缓解1997年的金融危机,但现在韩流已然成为韩国对全球化文化最主要的贡献。韩国将持续把韩流作为在海外传播文化和提高其国际声誉的方式。

韩流的起源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韩国文化的自由化。金泳三总统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的社会经济改革推翻了旧的军事体制,这有利于国内民众的自由、外交政策的风格转变以及经济重建。新社会和经济自由给韩国娱乐业提供了更多艺术可能性,这些在以前的军事制度下是被限制的。韩国面向全球化开放,并在这期间发展了自己对流行文化的品味。文化的自由化使实验性音乐和电影得以与新一代的韩国艺人一起出现。

然而,经济政策的自由化使韩国经济在1997年金融危机时近乎崩溃。韩国被迫远离了过去那个严格保守的社会;正如一位美国投资银行家在危机时刻所说,“(韩国)将需要一场文化革命来继续生存。”工业化和繁荣突然停止,让大多数韩国人惊慌失措,他们必须努力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以前,获得大公司的白领职位被视为手持就业保障的门票。经济崩溃迫使韩国人摒弃僵化的儒家阶级结构,因为很多人面临下岗,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从事低薪工作。韩流的基础就是在这恐慌中建立起来的,因为韩国被迫彻底重新评估自己现有的企业文化。作为对危机的回应,韩国人赋予他们的文化更多价值,并选择远离制造商文化。这种放弃僵化的企业文化转而与可持续的现代化相联系的新方向,会鼓励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经济转型时期的小企业主金勇焕(音译)认为,“过去韩国社会走错了方向hellip;hellip;这是一个健康的纠正。”韩国文化的复兴使韩国能够发展自己独特的现代文化,这与日本和西方现有的文化都不相同。韩国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区分,使韩国流行文化成为东亚其他工业化社会文化的竞争者。虽然韩国文化借鉴了西方和日本流行文化的某些方面,但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韩国塑造了自己的个性。

韩流除了作为韩国经济的一个出口,其发展也意在保护韩国文化免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的要求。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援助要求韩国从日本进口商品,这加剧了韩国在殖民时代的担忧,即日本将向韩国社会注入产品和文化。这些担忧从未成真,也未对韩国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却影响了韩国文化部去大量投资娱乐产业。韩国建立了一大批文化技术部门,其中有300个部门可以为符合要求的学生提供学习项目和奖学金。这些部门是韩国现有的大学建立的,以适应出口的流行文化。政府强调,文化输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即使在韩流的早期,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使韩国文化成为国际产品。1999年,两个著名的韩流组合SES和H.O.T在首尔的一个慈善演唱会上与迈克尔·杰克逊一起表演,这场音乐会在全亚洲播出。这两个组合都是由韩国最大的广告公司杰尔选择的,因为他们“有潜力让自己进入国际顶级流行巨星的行列。”韩国流行文化的全球推广,是韩国文化部和韩国娱乐公司主导的一种有意识的努力。

韩国的音乐产业在危机中蓬勃发展。许多韩国最受欢迎的艺人在这些年纷纷出现。流行舞蹈组合SES和H.O.T.于1997成立,他们从第一次表演起就深受韩国青少年的喜爱。H.O.T.的第一张专辑《High Five of Teenagers》售出了创纪录的150万张。他们的表演以舞曲的风格而闻名,以爱和同情为主题。韩国流行音乐团体以大型舞蹈组合为主,除了作为歌手,还需要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去吸引观众。这种表演风格成为未来的韩流的模板,使韩流区别于其他现代流行文化。他们的音乐风格也与现代世界中的所有风格都截然不同,是独一无二的韩国风格。

K-POP产业利用这些形象为韩国国内10至12岁的青少年提供产品,从H.O.T.青少年香水到H.O.T.饮料,这些产品销售方式都类似于西方流行歌手在海外的销售方式。这种对流行艺人在音乐销售之外进行开发的营销能力使K-POP转变为可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的多功能产品。韩流的成功也有助于振兴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娱乐产业的其他方面,比如有线电视。韩国音乐频道M.Net与MTV合作,帮助MTV把电视节目制作成韩国风格。这个合作允许MTV将韩国艺人推向海外的亚洲国家,这举措把韩流变成一个具有巨大分销网络的国际商品。此后,MTV与M.Net的合作方式变得流行起来,到了2000年,M.Net在MTV蓬勃发展的亚洲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合资企业,从此M.Net不再需要MTV的合作去推广韩流。韩国娱乐业在MTV之外进行自我扩展的能力反映了韩国节目独立成长的能力。拥有外国媒体网络的自治权使韩国能够增强自己的广播网络对竞争对手的影响力。

韩流掀起了韩国电影产业的新纪元。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韩国电影被视为“反对军事政权的政治声明(文在寅 2006)”。像《柏林报告》和《黑色共和国》这样的电影被拍摄成了韩国政府对犯下罪行的一种冷静描述。到了90年代,一种新的韩国电影和新一代导演出现了,他们拍摄的电影与以前常见的典型的政治陈述风格迥然不同。韩国导演开始制作“反映本土文化”的电影,同时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电影《将军的儿子》(1993)考察了外国对现代韩国的影响,《结婚故事》(1992)剖析了韩国的雅皮士文化。与以前试图进行政治陈述的电影相比,这些电影的主题更符合韩国的日常生活。

这些电影还尝试去结合新的拍摄手法,这得益于韩国在技术和电子工业方面的进步。比如金知云导演的《死不张扬离奇失魂事件》(1998)就比以往的韩国电影使用了更多的灯光、设计和视觉效果,并在一部电影中平衡了不同的电影类型。韩国电影从现实独立的制作风格转向新的主题,鼓励使用现代技术和实验。1997年“韩国新电影”时代的使得韩国电影导演如李沧东、金知云和奉俊昊他们独特的现代导演风格得以被大众熟知。

到了1999年,由1997年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崩溃使亚洲国家纷纷转而发展新的廉价娱乐节目,以替代昂贵的日本和美国节目。韩国节目由于其相对于西方和日本节目来说极低的成本却依然拥有相似的节目质量而深受青睐。在中国,韩剧的进口被视为丰富了金融危机之前亚洲首要资讯来源的日本节目的内容。1997年,韩剧占中国剧集进口份额的5.8%;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增加至29.5 %,使韩国成为中国主要进口国。韩国肥皂剧的版权限制更宽松,这使得获取韩剧的内容比日剧更容易。即即使在1997年之前,也有一些韩国流行文化向国外传播的例子,但确实是由于金融危机的促进,韩国节目才在东亚大受欢迎。

韩流最终在亚洲传播开来,甚至比西方和日本节目更受欢迎,其具有东亚的文化诉求,因而更受传统的东亚国家的青睐。韩流更善于尊重亚洲国家的文化规范,为东亚国家的消费者量身定制内容。韩流明星与西方流行歌星的表演和穿着方式不同,与西方同龄人相比起来更为保守。韩国最大娱乐公司SM娱乐的创始人李秀满表示,“要想成功,你需要两个因素。一个是独特性,另一个是普遍性。”韩国娱乐产业使韩国流行歌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特别是在亚洲。它的内容独特,足以在亚洲国家流行,但它也足够普遍,不会破坏保守的亚洲社会。

在K-POP的早期,公司要求表演者在视听上都显得纯洁天真,比如禁止男士纹身、戴项链和耳环,以及禁止具有暗示性的舞蹈。这样的形象很现代化,足以吸引年轻人,但也足够保守,以获得家长的支持。若违反规则可能导致艺人进入业界的黑名单。韩流明星的保守风格也受到韩国电视节目的青睐。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播出的韩剧以受欢迎的男女演员灵活生动的表演为标志。韩剧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选取的往往是很多人呼吁的主题,这使得中国观众很容易与剧中演员产生情感联系。相比之下,西方节目和日本节目更侧重于亚洲禁忌的主题,如性和暴力,这样露骨的内容正是使其与更为传统的亚洲社会脱节的原因。

韩流从政府获得的补贴,极大的促进了其发展。韩流于本世纪在亚洲得到爆发,同时亚洲周边国家有许多流行文化对韩流进行模仿。韩国电视节目出口总额从1999年的1270万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3750万美元。2004年,大热韩剧《冬日恋歌》在日本大受欢迎,日本成为第一个拥抱韩流文化的现代化国家。韩流在日本的流行证明了韩流扩展的速度。在《冬日恋歌》之前,韩国节目在日本无人问津;两年之内,日本却成为韩流明星们最大、最有利可图的市场。

在一个现代化国家中确保自己的市场的能力使韩流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现象。除了在发展中国家已拥有的据点之外,韩流在现代化国家开辟了新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日本音乐市场是排在美国之后的最大的市场,占全球音乐销售的22%。韩国音乐产业定制专门的商业策略用以征服日本市场,比如通过唱日语歌来吸引日本听众和广告宣传。日本的K-POP歌迷喜欢韩国艺人成熟的感觉,正如粉丝北田香织所说:“韩国女团看起来更专业。日本歌手更像邻家女孩hellip;hellip;但韩国歌手的训练更为成熟和复杂。”在日本受欢迎的韩国节目改变了韩国人在日本的韩流歌迷眼中存在已久的刻板印象。在韩流征服日本之前,历史上韩国人是被日本社会所看不起的。随着韩流影响力的扩大,日本粉丝如26岁的吉村一美就认为,“韩国人太浪漫了,不像日本男人hellip;hellip;”这些对韩国人的正面描述有助于提升韩国的国际形象。在一个现代化国家中打响了知名度意味着韩流能够与现有的外国竞争者一起竞争,并在现有的流行文化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韩流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韩国的大型商业娱乐公司。在K-POP中,大多数流行歌手都是由韩国三大韩国娱乐公司SM娱乐、JYP娱乐和YG娱乐推出的。这些公司充当着推出人才的中间商,他们庞大的预算往往引领着K-POP的发展方向。三大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很强,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主导着韩国音乐产业。SM娱乐是这三家公司中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公司。2013年,其市值为6.6亿美元,收入为2.2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2%。这些公司选择有潜力的个人作为未来的艺人来推广,并为他们提供培训和资金。大型娱乐公司是韩国财团系统的一部分,韩国的大型商业集团主要经营韩国的经济。得到这些公司的青睐通常是成为韩流明星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因为在他们背后有大量的资金和幕后宣传制作人的支持。

韩国三大娱乐公司在全世界招募有潜力成为明星的年轻人。这些公司费心去挑选出那些他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卓越能力的潜在候选人。他们通常选择年龄在12~19岁之间的年轻女孩,希望他们能掌握外语,学习复杂的舞蹈套路,并且拥有漂亮的身体线条。韩国娱乐产业的全球甄选理念被带到了国际演艺界中,那些国际人士特别是在海外生活的韩国人,与本土的韩国人组成一个组合。国际知名韩流女团少女时代就包括两位韩裔美国人,他们出生并成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韩流团体中的中国籍艺人也很受欢迎,知名男团Super Junior就有一名中国成员。全球甄选给三大公司提供了一个可以适应全球市场的大型人才库。这些公司推出外国人才的计划给予韩流一种国际性的魅力,可以吸引许多不同的国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韩国已经能够利用韩流作为一种外交和经济工具。韩流巨星在国外的人气帮助他们推广韩国的国际品牌,如三星和LG。依据外交关系,这些流行艺人被用来作为韩国和盛行韩流的国家之间交流的文化商品。在越南,韩流为越南人提供了促进经济繁荣的模板。越南在文化上与韩国同附属于中国,越南人将韩国视为具有历史相似性的国家。近四十年来,韩国从贫困向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鼓舞越南将韩国作为一个范例去推动本国的经济繁荣。

在越南,韩流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最受欢迎,并拥有巨大的粉丝基础,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来自河内的25岁女生黄方金将韩流的成功归功于两国的文化相似性,“为什么韩国文化对越南人如此特殊?是因为它和越南文化相似。它不是太疯狂或出格。它更具适应性,更实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入相比,韩国流行文化更适用于越南文化。二者的相似之处引导两国进行合作,打造大型电影产业,创造对两国都有吸引力的新内容。由韩国SBS电视台制作的电影《河内新娘》以及由FNC、CJ娱乐联合制作的越南电视剧《Mui Ggo Gai》在两国都受到广泛欢迎。越南民众对韩国文化的积极看法加强了韩国和越南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系。2008年,韩国是越南主要的海外直接投资国和国际结婚地,在六个韩国的农村男子中就有一个娶了越南妇女。

越南人对韩国流行音乐的接受度很高。越南的青少年是韩流组合的狂热追随者,如Big Bang和Super Junior,韩国舞蹈团体的唱片在韩国和海外都达到了白金销量。越南的青少年对韩流明星非常热情,在2012年韩国派出知名韩流组合作为特使,许多年轻人在接机送机时晕倒和大哭。尽管在越南韩流得到了最热情的歌迷的支持,但在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比较下,越南的现场音乐会仍然很少。越南仍然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很难卖掉高价韩流明星的活动门票。SM娱乐公司给演唱会门票打了很大的折扣,但其销售仍低于预期,使得SM娱乐宣称“在越南看不到生意”。由于越南相对较低的收入,演唱会在越南可能并不受欢迎,但韩国艺人的存在依旧充当着两国交往的文化使节。韩国文化部并不打算直接从门票销售中获利——这意味着韩流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在促进韩越关系,提升韩国在越南的形象。韩国的正面形象可以维持越南民众对韩国经济投资的支持,在2013年,韩国对越经济投资总额达330亿美元。这种文化纽带加强了两国在韩国文化输出过程中产生的联系。韩国和越南的关系使得韩国能够改善其在中东地区作为和平经济强国的声誉,尽管韩国曾参与越南战争。

韩流发展了与娱乐业间接相关的韩国经济的其他部门。对美貌的重视已经催生了快速增长的韩国化妆品公司,以满足亚洲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消费者们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他

全文共10509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704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