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供应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中国掺假牛奶事件的分析模型和案例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04-25 10:04

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生产经济学152(2014)188-199

内容列表可在ScienceDirect获得。

Int. J. 生产经济学

杂志主页: www.elsevier.com/locate/ijpe

食品供应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中国掺假牛奶事件的分析模型和案例研究。

Chialin Chen a,n, Jun Zhang b,1, Teresa Delaurentis c,2

a皇后商学院, 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皇后大学,K7L 3N6。

b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433, China

c商学院,罗格斯大学, 卡姆登, NJ 08102, USA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质量控制、供应链设计、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研究

摘要

近年来,管理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和风险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等全球新兴市场。本文提出了一个相互支持的分析模型和探索性案例,研究了食品供应链管理中与质量控制相关的管理和政策问题,重点关注中国乳制品行业。基于一般的供应链模型,在不确定的产品质量下进行验收抽样测试,我们发现,根据抽样技术,分散的供应链结构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失真。我们还探讨了不同定价和监管选择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利润分配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对2008年中国的掺假牛奶事件进行了探究性案例研究,以调查在确保食品供应链管理中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实际问题。我们的分析结果和两个比较案例表明,与全球新兴市场食品产品的普遍“质量差”相比,它实际上是管理食品供应链质量和风险的糟糕的纵向控制策略,导致了掺假牛奶事件。此外,还讨论了一些关于供应链设计、信息可见性、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管理全球食品供应链质量和风险的监管行动等重要的管理和政策见解。

1、介绍

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和风险管理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全球新兴市场。例如,印度在其香料出口中遇到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高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使用违禁食用色素(Umali-Deininger and Sur,2007)。2007年,加拿大宠物食品制造商和零售商菜单食品公司(Menu Foods)大规模召回了其受欢迎的宠物食品品牌,据说它们会导致宠物动物生病和死亡。该公司称,在其宠物食品中发现的高含量的三聚氰胺是该事件的起因,该产品源自中国供应商进口的麦麸和大米蛋白浓缩物,但中国官员对此提出了异议。无论对错,这些最近发生的事件说明了全球新兴市场的供应商对跨国公司分发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负有主要责任(Farah, 2007)。例如,当2010年由Daniele International制造的黑胡椒粉中发现沙门氏菌时,该公司的两名越南供应商很快被罗德岛食品安全当局(FoodNavigator-USA,2010)指责。在2008年的掺假牛奶事件中,三鹿集团(Sanlu Group)的最初反应是,哪家公司的乳制品首次被检测出含有高含量的三聚氰胺,而新西兰的恒天然公司(Fonterra, Sanlu0s New Zealand partner)则指责奶农和经销商涉嫌向三鹿出售受污染的牛奶(《金融时报》,2008a)。然而,鉴于目前大多数跨国企业都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很难想象这些危险的食品产品如何能够通过其供应链上的质量检查来达到如此大规模的市场。或者,跨国公司对快速交付和低成本的迫切要求也会严重挑战供应商的底线,从而导致质量的改变或恶化。

本文提出了一种相互支持的分析模型和案例研究,为关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全球新兴市场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启示。我们将建立一个通用的理论模型,在不同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建立关于食品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分析结果,然后以2008年中国奶粉事件为例,对供应链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两种比较案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实际问题,从纵向控制策略、信息可见性、监管行动等方面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和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得出重要的管理和政策洞察。

虽然在供应链管理的质量问题上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参考Li和Warfield(2011)的一个很好的描述),但是在食品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建模方面的分析论文少得令人吃惊。王和李(2012)采用了一种基于动态确定的食品货架期的定价方法,目的是减少食品浪费,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品零售利润。王等人(2012)运用模糊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开发了一种新的风险评估方法,对食品供应链中综合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结构化分析。在更一般的供应链质量管理领域,姚和张(2009)开发了一个两阶段的领导-跟随者博弈理论模型,以分析买方和供应商在供应链中达成的质量成本分担合同的决策。吴等(2011)研究了一个由买方和两个具有不确定产品质量的竞争供应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肖等人(2011)探索了一个两层供应链的协调,一个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收入共享合同。谢等人(2011)研究了由两家供应商共享的市场细分市场的质量改进,该供应链以相同的价格提供了一种产品,但在质量上存在竞争。马等人(2013)研究了三种供应链结构下的制造商-零售商供应链的均衡行为,即制造商Stackelberg、零售商Stackelberg和vertical Nash,并展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零售商的利润和营销努力以及制造商的利润和质量改进的努力是如何受到营销和质量成本的影响的。刘等人(2013)和刘和谢(2013)研究了多时期条件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质量监督与协调问题,以及服务质量保证。

在相关的经验或案例研究方面,Roth等人(2008)开发了一个概念框架来识别6个关键要素-可追溯性、透明度、可测试性、时间、信任和培训——这些都是通过以中国为例的安全食品供应来保护公共福利的关键。2008年在中国发生的掺假牛奶事件,在不同行业的报告和文章中分别报道,例如商业伦理(例如,DeLaurentis, 2009; Song, 2009),农业经济学(如Hu, 2009,Gale and Hu, 2009),以及动态合法性(Petrun and Sellnow, 2010)。Lu等(2009)基于事件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更全面的教学案例。我们的案例研究有两种分散和集中的方法,不同于上面的报告和文章,侧重于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作者而言,我们的论文在两个主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具有一般成本和估值结构的理论模型,以探讨在食品供应链质量控制中,由一般分布函数所捕获的不确定的产品质量(与大多数现有模型中假设的特定分布函数相对)的操作、战略和政策问题的一般影响。虽然批发和零售价格和质量改善成本对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的影响已在现有文献中得到探讨(例如,谢等人,2011;马等人,2013),我们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抽样检测技术和不同的供应链结构对质量失真影响的分析模型。此外,我们在2008年中国的掺假牛奶事件中使用了两家不同供应链结构的公司的比较案例,这是近年来全球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旨在调查食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并从中提炼出有用的管理和政策见解,这些观点可以应用于今天的全球新兴市场。论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在第2节中,我们开发了分析模型。在第3节中,我们介绍了两家中国乳制品公司的案例分析。第4节讨论了交叉案例分析和管理和政策见解,结论在第5节。

2、分析模型

我们现在开发了一种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与Tirole(1988)类似的集中式和分散的食品供应链结构,并添加了其他组件,以捕获供应链中多个参与者的质量控制工作。该模型旨在分析当今全球新兴市场供应链管理中与食品质量控制有关的战略和政策问题,用于描述模型规范以及讨论分析结果的例子将主要基于2008年中国的掺假牛奶事件,并将在以后的案例研究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图1展示了分析模型的集中和分散供应链的结构,以及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参与者的名字和角色。对于集中式供应链,我们考虑了一个类似于案例研究中的三元集团的企业,该企业运营了高度整合的供应链。对于分散式供应链,我们考虑了一种类似于案例研究中的三鹿集团的企业,在案例研究中,其供应链由分散的小型农场作为原料奶供应源和第三方收集代理作为中间商,如图1所示:

图1集中式供应链(三元)与分散供应链(三鹿)。

上述集中和分散供应链的定义是基于现有的供应链合同文献。具体地说,集中化是指供应链中的决策是由一个拥有所有信息的决策者做出的。分权是指供应链由多个不同的决策者拥有不同的信息和激励机制(Tirole,1988;Anupindi and Bassok,1999; Corbett and Tang,1999;Corbett et al.2004)。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集中化”和“权力下放”的术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基于经济学、战略管理和操作研究的不同组织理论,如有限理性(Chandler,1966),关系资本(Dyer和辛格,1998),以及rm的垂直边界(Besanko等人,2009)。食物的质量包括感官属性,如大小、重量、质地和味道,这些都很容易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但是隐藏的属性,如安全和营养,需要精密的仪器来测量(Jha, 2010)。一般来说,食品质量的测量可以基于任何属性(go或无go信息)或变量(在连续的尺度上测量)。我们的分析模型可以应用于基于属性和变量的食品质量度量。然而,为了便于阐述,我们将只使用基于属性的质量度量来演示基本的模型结构,但是还将讨论如何转换基于变量的度量模型。在分析模型中,我们将首先研究一个两层的食品供应链,然后将分析结果和见解扩展到三个或更多层次。假设一个供应商首先为零售商生产许多特定的食品,然后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在合同中,大量的项目被认为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并且产品的质量特性也在合同中得到了体现。由于生产技术的差异或投入质量的差异,有些项目可能无法满足质量要求。我们用qm表示符合质量规范的项目的比例。例如,qm可以是许多符合质量规范的比例的瓶装牛奶或运动饮料,例如,在零售商要求的三聚氰胺或增塑剂的水平。消费者价值产品体现在在U(qm)上,当U`(qm)gt;=0并且U``(qm)lt;=0时,这表明虽然消费者偏好更高的质量水平,但随着产品质量接近完美,他们的边际价值也会降低。(就是100%符合)。请注意,如果我们假设一个更简单的线性估值函数,就像在产品设计中大多数标准模型(摩尔和Png,1992年,陈,2001)在论文中提出的主要分析结果和见解不会改变。

3、案例研究:中国牛奶掺假事件

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掺假牛奶事件进行了探索性的案例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在上一节中有关管理食品供应链质量和风险的实际问题。根据《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2009)的经典著作,在做案例研究时,有六个最常用的证据来源:文档、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物理工件。由于掺假的牛奶事件在中国受到刑事调查,大多数人直接被判处死刑或监禁,因此不可能采用正式的结构化面试方法。因此,我们的案例研究利用了大量发表或未发表的报告中的档案记录,补充了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经理的采访。我们的目的是提出一个探索性的案例研究,在这个案例中,比较案例通过内部和交叉案例分析来提取有用的管理和政策洞察力。特别是,我们调查和比较三鹿集团的运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这一事件的中心,和三元集团公司与一个非常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供应链控制策略不仅事件中幸存了下来,现在在市场上定位自己是一个具有统治力的球员。还将探讨从分析模型推导出的食品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的若干关键见解。

3.1背景

随着中国变得富裕的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国内乳制品行业的腾飞,总市值200亿人民币左右。中国的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从1985年的3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28.6公斤(商业周刊,2008; Maynard, 2009)。如图2所示,中国的乳制品总产量从1985年的30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500万吨以上。2008年年中,乳制品出口也达到每月12,000吨。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政府制定了2020年超过5700万吨的牛奶产量目标(Gale and Hu, 2009)。为了应对国内外乳制品需求激增和政府支持,大多数主要牛奶加工企业,包括伊利、蒙牛、三鹿集团和明亮的四大公司在中国乳品行业,开始积极的营销活动和产能扩张计划在。2000年代早期,和四个公司的浓度比在2006年达到近50%。然而,正如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所指出的,在2008年的掺假牛奶事件中,由于行业的“盲目扩张”,经营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质量保证问题。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该行业,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称这一事件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接下来的小节中,我们将会对三鹿集团和三元集团所使用的不同操作和供应链管理实践进行分析,这导致了两家公司在掺假牛奶事件中截然不同的命运。

图2 中国乳制品总产量(1985-2007)。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3.2案例分析:三鹿集团

三鹿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最大的牛奶电力加工公司,总资产达3.24亿美元(胡,2009年),最初是一家拥有30头牛和170只羊的农户。在与新西

全文共11571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333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