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可持续旅游业的民宿方案中保护文化景观:简要的批判性审查概念外文翻译资料

 2022-02-27 10:02

Preserving Cultural Landscape in Homestay Programme Towards Sustainable Tourism: Brief critical review concept

Puteri Yuliana Samsudin* , Nor Zarifah Maliki

Abstract

Cultural landscape has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tourism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Homestay Programme is one of community based tourism that applies cultural landscape concept in tourism destinations. However, the current Homestay Programme needs further atten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due to challenges in conserv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dentify concept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tour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will hopefully lead to an assessment on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through tourism industry and give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future generations.

Keyword: cultural landscape ; Homestay Programme; tourism development

1.0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nthesis of studies from mid-1990s to 2013 on cultural landscapes in tourism. This paper starts with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landscape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between two concept models. The two models are Carl O. Sauer#39;s Model and Zube#39;s Model. This paper also explains cultural landscape approach for conservation in several agencies including World Heritage Community,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k Services, European and Australian government. Furthermore, cultural landscapes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in several countries is explained to give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cultural landscap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Based Tourism (CBT)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landscape and Homestay Programmes. The significance and benefits of cultural landscape study in Malaysia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2.0 Methodology

Literature review was based on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cluding cultural landscape, cultural tourism, community based tourism, sustainable tourism,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geography. Computerised searches were conducted using online databases from UNESCO, SAGE, Science Direct, JSTOR and Taylor. Cultural landscape, cultural tourism, Homestay Programme,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the keywords to guide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that related to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to give a reflective understanding about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journals were selected in this paper published in 1900 to 2013. The review highlights the cultural landscape preservation in tourism.

3.0 Literature Review

3.1 Concept of cultural landscape

The term cultural landscape has been used by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different ways. Naveh (1995) stressed that cultural landscapes is “A tangible meeting point between nature and mind.' The central idea of his description is the notion of culture that includes landscape ecology which covers from the physical,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realms of natural sciences to the sociological, anthropological, psych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realms. Orsquo; Hare (1997) discussed that the cultural landscap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method in urban design. Moreover, Orsquo;Hare explains that cultural geographic method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cultural landscape studies to understand cultural landscape. He also explain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landscape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will be explained more by the human perceptions. Nowadays, many people see the term #39;cultural landscape#39; in different ways. They view landscape as a lsquo;sense of placersquo; that they cannot explain with their eyes. Landscape is a way of seeing and explain it with our mind, not only what we see (Taylor,2007).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landscape was first used by the German geographer Friedrich Ratzel in 1895. He explains that landscape is formed and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y.

3.2 Concept of Homestay Programme.

The Community-based tourism (CBT) concept was used a long time ago to boost the rural development, both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 It is designed to attract the tourist market that needs authentic experiences, enhanc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nservation (Equation, 2008:62). The demands for communitybased tourism is based on the access to the rural area, better private mobility, more leisure time, fresh air and active pastimes (Ibrahim,2004).

In 1988, Homestay Programme was introduced by The Ministry of Arts, Culture, and Tourism (MOCAT). The main objective of Homestay Programme is to offer accommodation to the tourists and discover the local, cultural and natural lifestyle (Kayat, 2009; Jabil et. Al, 2011). Through this programme, touris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experience with friendly host families. Tourists will enjoy the many experiences in villages, practice how to cook traditional cuisine, learn the Malay customs and various traditional games and activities of the Malay community (Ministry of Tourism Malaysia, 2011). Homestay Programme is situated in rural areas, where tourists will accommodate, be entertained by the cultural performances and traditional activities and have meals with their adoptive families (Aminudin and Jamal, 2006). There are 227 villages and 2,984 operators were involved in Homestay Programme until May 2010 (Ministry of Tourism Malaysia, 2010).

3.3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in tourism

Cultural landscape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is a new strategy to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According t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外文译文

在促进可持续旅游业的民宿方案中保护文化景观:简要的批判性审查概念

摘要
文化景观增加了当地和国际对旅游业的需求。民宿方案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方案之一,将文化景观概念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然而,由于养护和城市化方面的挑战,目前的民宿旅游方案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发展战略。本文的目的是识别旅游文化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旅游业文化景观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并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好的认识。


关键词:文化景观;民宿方案;旅游业发展


1.0 导言
近年来,文化景观概念已成为促进旅游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产品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空间的价值和吸引力对于保持和保护自然景观、文化美景和资产十分重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委员会(wced)的说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根据几个原则详细讨论了定义。第一个原则是环境可持续性,以维持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此外,另一项原则是保持旅游景点的社会和文化特性的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性。最后,最后讨论的原则是经济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支持子孙后代十分重要。当前,世界面临安全、气候变化、能源、失业率和粮食价格上涨、国际和国内贫富差距拉大、天灾人祸增多等严重问题(Abdel Hadi,2012)。

由于人口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可持续性概念被用来保护有限的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各国的生活水平,但旅游业也对包括文化景观在内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总的来说,旅游者参观的地方设施良好,有吸引力,功能,清洁和不受污染。旅游业还可以保持文化景观,以提高环境质量。为了维持自然环境,地方社区的做法对于鼓励更好的做法而不是防止不良做法十分重要。文化景观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产物。当今世界,旅游者倾向于到其他国家去旅游和探索文化元素,以获得更好的知识和经验。旅游者们也想探索和体验当地乡村的生活方式。因此,政府机构必须利用促进民宿方案活动的机会,保护旅游景点的文化景观。风景不仅仅是人们看到这个地区,而是人们对这个地方的诠释和体验其中文化元素的方式。

本文综述了1990年代中期至2013年关于旅游文化景观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文化景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两种概念模型进行了讨论。这两个模型是Carl O. Sauer的模型和Zube的模型。本文还阐述了世界遗产保护机构、美国国家公园服务机构、欧洲和澳大利亚政府在保护方面的文化景观方法。此外,还对一些国家可持续旅游业的文化景观方法进行了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景观。最后,本文阐述了社区旅游的概念以及文化景观与家庭活动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马来西亚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和益处。
2.0 方法
文献回顾基于不同的学科,包括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社区旅游、可持续旅游、景观保护和环境地理。计算机搜索使用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圣人、科学直接、jstor和泰勒的在线数据库。文化景观、文化旅游、家庭计划、可持续旅游和旅游发展是指导本文的关键词。
选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对文化景观和旅游发展进行反思。这些期刊是在1900年至2013年发表的这篇论文中选出的。重点介绍了旅游文化景观的保护。

3.0文献回顾
3.1文化景观的概念
文化景观一词被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根据不同学科的实践者(jones,1988)。Vidal de la Blache还认为地理是研究小的同质地区,在1899年的法国,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付费”。此外,他还提出了可能性论。可能性论解释说,环境并不是人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的机会。他将这种地理方法发展为对更传统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反应,即环境决定论。他认为,根据地中海盆地的传统生活方式,自然和人类的行为是在可能性范围内的,Naveh(1995年)强调,文化景观是“自然和心灵之间的一个有形的交汇点。”他描述的中心思想是包括景观生态学在内的文化概念,它涵盖了自然科学的物理、生物和生态领域,以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和历史领域。o#39;hore(1997)讨论了文化景观理论和实践对于构建城市设计方法的必要性。此外,奥黑尔解释说,文化地理方法可以融入文化景观研究,以了解文化景观。他还解释说,文化景观的特征通过各种来源将更多地由人类的感知来解释。如今,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文化景观”这个词。他们认为风景是一种他们无法用眼睛解释的“地方感”。风景是一种用我们的头脑来看待和解释它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泰勒,2007)。文化景观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Friedrich Ratzel于1895年使用。他解释说,景观是由人类活动形成和影响的。

北美地理学家Carl Sauer(1925)所遵循的概念。索耶说:“文化是媒介,自然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索耶,在英格逊,2003b)。他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类对景观的改变,文化景观正在发生变化。他还说,“文化景观是由一个群体从自然景观中塑造出来的。”他将风景作为与人类价值和地方相关的人类历史文献。

图1.Carl O. Sauer的文化景观概念模型(1925)

讨论文化景观概念的第二个模型是Zube的模型。Zube的模型(1982)是基于人与风景的互动。他的模型认为人和风景存在于一个相互影响的环境中,这影响到了对方的性格和质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结果。

图2.知觉模型(1982年)

从这两种模式来看,我同意苏尔的观点,即由于人类和景观活动,文化景观发生了变化。此外,文化是培育自然环境的主要因素。社区是形成该地区文化景观的主体。如果当地社区不在其日常生活中实践文化因素,就不会重视村庄的独创性。本文就文化景观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3.2家庭民宿方案的概念。
基于社区的旅游(cbt)概念在很久以前就被用来促进农村发展,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如爱尔兰(2004年,楼层)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巴西(2008年,honey)。cbt是一种与自然、文化和地方风俗密切相关的旅游。它旨在吸引需要真实经验的旅游市场,加强社区发展、减贫和保护(方程式,2008:62)。对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业的需求是基于农村地区的准入、更好的私人流动性、更多的休闲时间、新鲜空气和活跃的消遣(ibrahim,2004年)。
1988年,艺术、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家庭民宿方案。民宿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并探索当地、文化和自然生活方式(Kayat,2009年;jabil et)。2011年)。通过这一方案,旅游者将有机会与友好的接待家庭取得经验。旅游者将享受乡村的许多经验,练习如何烹饪传统菜肴,学习马来人的习俗和马来人社区的各种传统游戏和活动(马来西亚旅游部,2011年)。mocat已经制定了指导方针,以协助规划,特别是在健康和安全方面。民宿方案设在农村地区,旅游者将在那里住宿,参加文化表演和传统活动,并与收养家庭一起用餐(Aminudin和贾马尔,2006年)。截至2010年5月,共有227个村庄和2,984个经营者参与了家庭民宿方案(马来西亚旅游部,2010年)。
根据刘(2006)的说法,民宿家庭计划面对问题,吸引当地社区参与计划。当地社区缺乏责任感,因为他们不了解旅游活动。民宿方案的关键成功因素是领导和承诺(阿姆兰和扎伊纳布,2009;Yahaya和Abdul Rasid,2010)。
民宿方案活动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之一,为旅游者提供度假期间探索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机会。旅游业文化景观的问题是其可持续性和地方社区的知识。根据蒙古旅游文化景观,文化地理学家如萨尔特(1971),Crang(1998),而Claval(1998)则参考了Vidal de la Blanche关于文化景观的想法,并指出许多文化景观已经是旅游的焦点(2004:24)。
3.3保护方面的文化景观办法

一般来说,有几个机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保存文化景观概念。这些方法倾向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应用这些方法的机构包括世界遗产咨询机构、美国国家公园服务机构以及欧洲和澳大利亚政府。1992年12月,世界遗产委员会承认文化景观概念是世界遗产公约业务准则中的一个遗址类别。该准则解释了三类世界遗产。第一类是由人(花园和公园是出于审美原因)明确定义、设计和创造的景观。第二类解释了自然进化的景观。景观有两个亚类,即残余(或化石)景观和持续景观,它们在社会中保持着积极的作用。最后一类是结合景观,包括自然元素的宗教、艺术、文化联系,而不是物质文化证据(Ceccarelli和罗斯勒,2003年)。
根据上述类别,可利用理事机构作为维持旅游景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指导方针。此外,这些类别将有助于社会各界保护旅游景点的文化因素。欧洲风景公约(elc)的方法与世界遗产公约相当相似,但不同的是,它涵盖了所有的风景,不把历史遗迹作为单独的实体来处理。此外,elc倾向于保护,管理和规划规则的所有风景基于一套原则,而不是绘制一个资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的清单。根据国家公园服务(nps)(1988),景观被认为是一种资源,必须以重要的历史、考古、设计和民族志价值加以保护。此外,在1988年,nps为管理国家公园系统中的文化景观准备了一份资源指南。20世纪90年代中期,nps已经扩大到开发两种用于文化景观研究和规划的工具。该指南包括文化景观目录(cli),它提供了关于文化景观的历史发展、位置、景观特征及相关特征和管理的信息。另一个工具是文化景观报告,用于文化景观管理。nps还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写《版权保护条例》的手册(gilbert和dolan,1998年)。而且,nps已经建立了1992年的景观保护中心,保护和保存文化景观。与国家公园、大学、政府机构及非牟利机构有联系的中心,以支援改善规划、景观研究及教育。1998年,nps成立了保护研究机构(csi),以开发保护和保护文化景观的新工具和策略。该研究所的目标是维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以确定社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澳大利亚,国际纪念碑和遗址理事会(icomos)是一个旨在保护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专业协会。1965年,根据1964年威尼斯宪章,icomos在华沙成立。《伯拉宪章》于1979年8月19日在澳大利亚南部的伯拉被澳大利亚icomos全国委员会通过。该章程为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提供了指导,并以澳大利亚国际文化遗产理事会成员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宪章不仅把纪念碑看作是材料,而且从历史背景看也是意义。使用“地方”而不是“纪念碑”或“遗址”来促进物品的设置。有必要制定保护计划和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性,这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深刻和鼓舞人心的感觉,使社区和风景与过去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十分重要。
3.4保护旅游业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促进可持续旅游是发展旅游业的新战略。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旅游文化景观的概念似乎还没有任何后续文件。然而,在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被自然风景吸引,如风景,野生动物和环境(Newsome,摩尔和唐灵,2002)。此外,旅游者还受到文化遗产的吸引,包括习俗、传统舞蹈、艺术、建筑和食物。有商业产品,包含基于文化景点和自然景观的独立组件。(巴克利,2000年;Fennell,1999年)。在此之前,对可持续旅游业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几项研究。有不同国家的学术研究者讨论文化景观与旅游的关系。将文化景观应用于旅游业的国家有蒙古、巴西和南澳大利亚。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研究人员和作者解释说,旅游是人们在度假期间观察和体验活动的一种方式。旅游者将探索旅游地点的独特性,并解读他们所经历的自然环境。
从先前的一项关于“蒙古旅游文化景观”的研究(buckley,2007年)来看,文化景观主要由四大元素组成,分别是草原、牧群、马和马。所有这些元素对蒙古的文化景观都很重要。各元素相互关联,蒙古族人民也依赖各元素。蒙古地区的文化景观包括自然环境、人的特征是主要的吸引力、图标营销形象和核心旅游经验(Buckley,2004;2007年)。在这一使用背景下,蒙古草原的文化景观似乎与蒙古地区有关。由于当地社区重视他们的遗产,并对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保持警惕,他们有兴趣将文化景观作为目的地。此外,旅游业正在寻找新的和不同的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机会,将一个地区描绘成一个文化景观,包括解释和参与。出于所有这些原因,文化景观这一概念在旅游业中具有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旅游业中应用人文景观概念的另一个国家是巴西。近年来,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潘塔纳尔认识到有机牛肉生产的新功能。这种多功能的潘塔纳尔农村空间已经注意到了经济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在农村增加收入的机会和在传统和现代养牛场的生态旅游已经采取了这一行动。建立了政府机构,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传统遗传资源和地方文化。虽然旅游者重视南部潘塔纳尔地区的区域特征和自然及文化特征的保护,但新景观的形成是在一个使旅游空间更加合理化的过程中进行的。
另一项关于旅游文化景观的学术研究在南澳大利亚的巴罗萨山谷(Leader-Elliot,2005年)。本研究将巴洛萨的形象视为一个葡萄园和酒杯。巴洛萨的每一个形象背后都有许多故事,包括该地区的集体神话和历史。悬着的巴罗萨山谷是一个例子,表明社区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化景观传达多层次的意义。根据Leader-Elliott(2004年)在她的书《用织物创造女高音》中的说法,她补充了女高音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将悬挂的故事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3408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