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数字化变革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7 02:08

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ORIGINAL ARTICLE

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数字化变革

Zilu Han*

Business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E-mail: hanzilu@126.com

摘要:COVID-19的突然爆发,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在此次COVID-19疫情中,服务业受到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对出口型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对这些企业来说,尽快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并想办法在后疫情时代的行业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是非常关键和迫切的。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不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为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研究以服务业、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例,重点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行业和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1)将服务转移到线上,促进线上业务升级;(2)与电商平台合作,将出口转为内销,迎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3)应用柔性生产和共享制造,更好地应对外部变化,降低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金融科技还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关键词:COVID-19数字化转型;服务业;外贸企业;中小企业

COVID-19大流行病对工业的影响

COVID-19的蔓延在一定时期内对全国各地的物流和人员流动效率造成很大影响。春节过后,企业试图复工复产,但由于受到人员、物流、产业链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企业仍难以完全恢复正常运营。目前,全国各地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较快。但2月、3月的停产、停业、停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有外溢影响[1]。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不同行业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了解市场要求,掌握其发展趋势十分重要。

首当其冲的服务业

      1. 生活服务业

COVID-19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钟南山教授在早期就证实了该病毒具有明显的 '人传人 '特征,这意味着防

Copyright copy; 2020 Zilu Han doi: 10.18686/fm.v5i3.2407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non-commercial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治COVID-19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社会距离和隔离,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然而,服务行业,尤其是传统的生活服务行业,是典型的互动行业,客户与消费者的面对面接触是提供服务的重要环节。因此,COVID-19疫情对生活服务行业的影响最为直接,破坏力也最大。春节假期本是传统的旅游旺季,将拉动当地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消费市场的经济收入。然而,COVID-19的爆发,给国内的娱乐、实体店销售等行业的国内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经营压力。另一方面,能否复工复产的计划完全取决于疫情的控制和扩散。一旦未来反弹,生活服务行业仍面临着再次立即停工的风险。

虽然2003年非典疫情后的消费数据预示着17年后的COVID-19大流行也将会出现同样的 '报复性消费 '现象,但这次不同[2]。与SARS相比,COVID-19大流行的传播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全球供应链和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 '新常态'。随着GDP增速的放缓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服务业升值率从2003年的42.03%上升到2019年的53.92%,使得消费市场的回暖不再像非典后那样强劲。面对疫情,人们对未来的在来预期和消费信心均有所下降,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在过去20年中不断提高,这使得普通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不过,随着防疫、停业政策的放松和消费场所的恢复,发放消费券、鼓励周末放假2.5天等措施为 '补偿性消费 '注入了活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月度数据,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3.0%,-11.7%,-9.9%和-7.7%[3]。2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5.8%,7.5%,2.8%。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为46721亿元人民币,其中的15.5%在春节期间产生。但在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却遭受了严重损失。据恒大研究院统计,在春节短短七天之内,疫情就使餐饮业的零售额损失了约5000亿元人民币。

2020年3月,餐饮业收入为18320亿元,商品零售额为24619亿元,分别比去年下降46.8%和12.0%[3]。但幸运的是,网络零售受疫情影响较小。在年初小幅下降后,4月份迅速回升。到2020年5月,网上零售额已达4017.58亿元,同比增长4.5%。随着我国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接触密集型服务业的恢复仍需较长时间。

生产服务业

近年来,中国积极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019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8.7%,8.7%,7.2%和7.1%[3]。生产服务业属于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程度和方向。因此,虽然疫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不如对生活服务业的影响那么直接,但它可能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和破坏性,并将在中长期内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以金融服务业为例,保险业受疫情影响比证券业、银行业更大,这主要体现在保险理赔额的增加和新单销售的短期下滑。据保险业的可靠估计,第一季度新单总量平均约占全年新单总量的40%-50%。由于受隔离影响,保险代理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几乎无法现场签单。

生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固有的性质决定了影响生产服务业的COVID-19传播机制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生产服务业的产业链比消费服务业的产业链更长、更复杂。生活服务业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其产业链短而简单,而生产服务企业的产业链往往联系紧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停产。特别是生产服务企业长期以来建立的技术和经济环节,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会产生巨大的重建成本。例如,客户出于确保安全和可控性的目的,可能会自建供应链或将订单承包给其他国家地区的生产商。其次,生产服务业的产出将转化为服务企业的成本投入。生产服务业因疫情造成的成本增加部分将通过产业链机制传导至所有下游企业。成本消化能力低的企业将被迫面临减产的风险。第三,生活服务业借助现代科技,突破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不可分割的固有服务性质,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因此,加快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好办法。

出口遭遇挫折

自武汉爆发疫情以来,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构成 '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我们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时,也必须正视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疫情发生初期,国外对中国实行入境管制和船舶停放限制,一些国家提高关税,暂停部分商品进口和通关。这些措施极大地阻碍了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首先,国际人员的流动受到限制,国内工作的停顿,延误了国际订单的及时交付。其次,受疫情影响,外资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失去了信心,进一步减少了对外投资计划。但随着我国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外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外贸订单仍面临着因国外需求减少而延误或取消的风险。此外,国际物流无法顺畅运行、贸易壁垒增加等外部因素使外贸企业生存更加困难。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底,进出口总值已达1 298 175 462美元,下降7.6%,其中出口总值达678 219 655 000美元,下降9.0%。进口总值为619,955,497美元,下降6.0%。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0%、4.0%和5.1%[3]。如果不能有效控制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因此,在疫情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积极寻找新的出路,是外贸企业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

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的重要支撑。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恢复程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较差、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在面对疫情时抗风险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在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时,往往会向商业银行寻求信贷资金,以度过暂时的资金周转问题。营运资金贷款可以满足这些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短期(临时性、季节性)资金需求。但由于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净利息差的缩小、自身管理要求等限制,银行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更容易地获得贷款,短期内资产短缺和不完整的业务数据也至关重要。

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

2020年注定会被中国历史铭记。一场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气氛。经过几个月的全民抗击战,我们终于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当前,在协调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工作中,我们既要抓住疫情后出现的补偿性消费等有利因素,又要从生产和供应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对于受灾最严重的行业来说,大疫期间产生的各种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将使其更有意愿和动力进行数字化转型。

服务业

      1. 丰富在线服务内容

生活服务行业将拓展线上服务渠道,用智能化满足公众需求。疫情期间,大规模的家庭隔离和防疫措施降低了人们的外出频率,因此,消费需求导致传统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生活服务行业的被迫关闭,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推动了服务模式的改革。与传统的服务模式相比,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将线下服务转变为线上服务,大大拓展了网络用户的数量,收集了更多的客户数据,这是传统服务模式难以实现的[4]。

在线娱乐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疫情的爆发加快了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明星通过直播与粉丝在线互动,传统的表演也能在网上玩出新花样。5G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跨区域甚至跨国家的同步直播成为可能。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可以将吸引来的部分网络流量和资本反哺到线下娱乐,力争实现线上与线下活动的有效融合。

基于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的 '智慧旅游',可以全方位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通过实时的信息交流,可以做出合理的旅游规划,避免游客扎堆景区,确保大疫期间的安全出行。利用VR/AR、网络直播等新形式的全景旅游,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丽风景,也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景区的经营压力。

餐饮业也在经历数字化转型。'非接触式配送 '是疫情隔离期间保障消费者和配送员安全的有效措施,然而随着餐饮业复工复产,现场就餐的食客流量逐渐增多,'非接触式餐饮 '或将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进店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下单。室内机器人负责送菜和结账,减少服务员和顾客之间不必要的接触。

生产服务业升级

对于生产服务业来说,以保险公司为例,已经普遍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效的互联网渠道将是未来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不少保险公司迅速推出并升级了多项线上客户服务,如在线投保、在线理赔、智能客服等创新服务,以满足特殊时期客户的需求。保险公司通过不断加大对线上业务布局的投入,加快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体系,以大数据模式取代精算师,实现投保理赔自动化、内部管理数据化、客户服务智能化。精准营销不断丰富产品形态和服务场景,为客户带来更友好的互联网产品购买和服务体验。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服务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在合适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从而实现销售最大化。从长远来看,如何从客户体验的细节入手,充分利用互联网场景和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更有意义的体验,将成为未来保险公司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基础之一[5]。

外贸企业

      1. 借助电商平台进行内销

随着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外贸企业暂时看不到转机。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形势和不稳定的外部需求,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减少过剩库存,规避出口收汇风险,平稳渡过疫情。2020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国内市场与出口市场标准和制度对接的相关实施意见[6],这些意见包括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财税补助力度等多项措施支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5984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