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向青年传授中华美德外文翻译资料

 2022-05-01 09:05

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向青年传授中华美德

王树华 著

摘要

吉林省辽远市是中华美德教育的发源地,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光荣的教育传统。它以中华美德为基础,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培养现代文明青年为目标,联合学校、家庭、社区开展中国美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建立三维的教育机制和模式。在社区教育中,政府做主导,建立领导、组织、管理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做指导,包括中华美德教育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学校的运营是基础和关键,通过家校交流卡使得家长容易获得孩子更多的信息以此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素养。

学校、家庭和社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会更有助于孩子成为拥有良好素养和中华美德的现代中国人。

正文

吉林省辽源市是东北地区的一座煤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发源地,全国200强魅力城市。自1990年以来,始终不渝地把中华美德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源流水,坚持以中华美德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培养现代文明青少年为目标,开展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的中华美德教育,探索了“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模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多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了在一个区域内,即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范围内整合中华美德教育的方法途径,“三位一体”地综合运行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从家庭入手,发挥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以学校为中心,发挥学校教育的指导作用;以社区为依托,发挥社区环境的影响和协调作用。在组织机构上,由市委宣传部和教育局牵头,建立由学校、社区(城镇的社区委员会、乡村的村委会)和家庭(主要是家长学校)组成协作机构,同时制定操作规程,使三者责任分明、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形成协作的有机整体。

在实施的步骤和策略中,实行“教育系统内实验研究,全市区域内整体推进,全方位的立体化的重点突破”措施。

  1. 以学校为中心,发挥学校教育的指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为社会培养人才,对青少年教育历来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不仅应该主动的与家庭配合,与社会沟通,而且也应该对家庭和社会,对下一代的教育起主动的指导作用。多年来,我们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坚持了以下几方面。

  1. 开展教育系统内实验研究

自1990年起,我们把中华美德教育作为科研课题在国省市分别立项开展实验研究,并被定为各个时期的重点研究项目。“八五”期间确定为“开展区域中华美德教育研究”在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九五”期间确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中华美德教育研究,“十五”期间确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中华美德教育的深化研究”,“十一五”期间确定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开展中华美德教育,培养现代文明青少年的研究”。

中华美德教育内容,是开展中华美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具体操作和实施的主要载体。在富宏浩瀚、博大壮观的中华文化中,中华传统美德以其特有的魅力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和民族礼仪,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开展中华美德教育,就是要把中华美德和现行的道德教育内容接轨,建立起培养现代青少年需要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途径体系。

为此,我们挖掘资源,编写适合广大青少年需要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教材。以古代、近代和当代的历史界限为断代区界,根据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按照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需要,将传统美德分解为立志勤学、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求索攻坚、整洁健身等德目,编写了《传统美德故事》、《革命传统美德故事》、《当代英模美德故事》、《辽源英模名人美德故事》、《中华美德在闪光》、《爱我中华传统美德漫画故事》等近10部教材和读本。这套故事丛书融知识性、故事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以达到明理、激情、导行的目的。

  1. 探索中华传统美德三种教育途径

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就要探索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育方法途径,建设中华美德课程和内容体系。我们探索了“坚持三种教育途径”的教育模式。“三种教育途径”是指开设中华美德教育课程,进行认知教育;实施学科渗透,显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主题班会,实施计划和长效教育。

1、开设课程,系统传授中华美德知识

一是上好认知课,激发情感。人的认知规律表明,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归宿。道德学不研究与行为相关的知识,与善相关的知识,道德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德目为中小学生确立了言行举止规范;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如果割裂了这个系统它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二是上好判断课,判别是非。学生在认知课上获得了关于伦理道德标准的知识,并不等于具备了道德判断的能力。所以我们开设了道德判断课。让学生在已经形成了道德信念的基础上,对伦理行为的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作出判断,从而选择道德行为。例如在“诚实守信”教育中,学习了“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展开讨论,让学生判断“曾子有必要实现诺言而真的去杀猪吗?”最后得出两条结论。一是曾子讲究做人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给孩子树立了诚实做人的标准;二是父亲给儿子做出了诚实守信的榜样。这样做使学生清楚了是非标准。

2、学科渗透,显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中华美德教育,不仅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进行直接教育,还要通过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日积月累、自然熏陶的教育。这是一种最经常、最固定的教育方式。我们要求教师采取“夜雨润花,润物无声”的方式,认真研究学科教学中中华美德教育的渗透点,把丰富的传统美德要素传递给学生,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人文学科教学,坚持文道结合,在形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适时进行勤奋好学、理想前途教育;自然学科教学,有机进行科学思想、求索攻坚、诚实守信、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艺术和体育学科教学,把健与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意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等等。

3、通过主题班、团、队会教育,达到教育的计划性和长效性

中小学的主题班会、团会和少先队队会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途径,具有计划性、固定性和长效性特点。我们在每个学期将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以2-3个德目为主题,按照不同年段分层分步实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2、研究和确定中华美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 坚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三个结合”

1、与养成教育结合,开展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是中华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自我修养的迫切需要,是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重要道德素养。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探索了“营造礼仪空间,锤炼礼仪个体,探索礼仪途径”为内容的三维礼仪教育模式。市十四中学在礼仪教育中做到“四入”。一是入目。即渲染遵礼气氛,警示人们守礼。办礼仪手抄报,设礼仪画廊、板报,立礼仪标语,做礼仪连环画,编写了《中学生礼仪教育读本》,搞礼仪绿化、礼仪点。二是入耳。开设礼仪课,办礼仪小广播站。三是入心。采用榜样法从正面树立典型,弘扬礼仪精神,采用检查法督促守礼。四是入魂。把礼仪教育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通过古人的“慎独”式自省自勉达到内化,在内化中得到一个共识:遵守礼仪规范,不仅在让人看见时候,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并编成歌曲让学生传唱:“就像星星草,时时荧光绕,礼仪要从小事做起;就像白莲花,临泥不染尘,守礼要有抵抗力”。“四入”教育,使学生在礼中生活,在礼在完善,在礼中提升。

为了把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把传统美德德目在各个年段落实。要求对照标准,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做到“六见六要”:见到老师要敬礼,见到父母要问安,见到垃圾要拾起,见到水龙头淌水要关闭,见到长明灯亮着要熄掉,见到有困难的人要帮助。

2、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中心环节。重点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培养、锤炼和升华爱国爱民、团结合作、坚强勇毅等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在爱国爱民教育中,突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注重民族品格教育,激发爱国主义豪情。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道德,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铭记和传播民族风俗。具体要求:

让学生宣誓并铭一记一句话:我是现代中国人,要满腹轩辕志,一腔中华情。

让学生广泛歌唱爱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爱我中华》、《把根留住》、《走进新时代》等爱国歌曲;

让学生做到“十爱”:爱我诗词、爱我节日、爱我舞蹈、爱我服装、爱我

文字、爱我绘画、爱我语言、爱我风俗、爱我河山。

让学生过中华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如过端午节时,办屈原手抄报,挂上红葫芦和红色中国结,戴上五彩线,体验传统节日中渗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3、与志向教育结合,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理想前途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针对青少年中存在的“理想淡漠模糊、缺乏远大理想、理想扭曲低下”的三个问题,以古圣先贤“天下大同”、“兼济天下”的历史责任观为榜样,进行提升理想、树立理想人格的教育。如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种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感令人为之动容,把推行仁道于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通过学习他们的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宏伟志向,激励青少年对伟岸人格的心驰神往,对崇高品质的肃然起敬,对美好理想的无限景仰。我们在各个年段开展了“立大志,做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低年级重点学习立志勤学、尊师敬业等德目,从端正学习态度做起,树立明确的学习理想,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中年级重点学习求索攻坚、勤劳节俭等德目,开展理想前途教育活动,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初步树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清楚自己一生想干什么;高年级重点学习天下为公、爱国爱民、自强不息等德目,树立为家乡繁荣富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崇高理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最终达到健康完美、理想崇高。

学校中华美德教育奠定了发挥指导中心作用的基础。17年来,我市经历了德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的全力推进等一系列如火如茶的重大改革。但中华美德教育稳如泰山,恒久不变。我们坚持了“三个不变”。即无论教育内容怎样出新,中华美德作为德育的基础性地位不变;无论教育方法怎样多彩,中华美德教育所开创的科学方法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无论教育目标怎样提升,中华美德教育培养现代文明青少年的宏伟目标不会变。

几近20年的研究和教育活动,学校所承担的指导功能日益显现。从科研课题扩展为教育行政行为,从教育内部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区。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区域教育范围不断扩大,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保障了整个中华美德教育在家庭和社会的实施,使中华美德教育不断趋于民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 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恒久生活的港湾,是孕育人才、放飞理想的居所,是中华美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学校的指导优势,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坚持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开展读书活动,了解中华美德内容和科学育子的方法;营造良好家风,以身示范;以行为养成为重点,以练导行;开办家长学校,全面培训等等。

1、开展“世纪父母读书”活动。以中华美德的德目为内容,与学校的读书活动对接,读中华美德故事书,读科学育人的书。鼓励家长科学育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许多家庭两代人一起读书,家长及时了解中华美德的内容,互相学习和交流,出现了“两代人同读一本书”的局面。

2、营造良好家风,以身示范。一些名人都强调家庭环境和良好家风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老师”。“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语不如行动;对孩子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我们在家庭中开展了“五家教育”—立家规,重家教,正家风,操家务,变家面貌活动。创造彬彬有礼、愉快活泼、和谐协调的家风,确立标准适当、便于遵循的家规,建设一个相互尊重关心、理解信任的、充满亲情的幸福家庭,是孕育孩子良好行为的摇篮。

3、以行为养成为重点,以练导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无论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都是靠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语普及,唯一的办法是在明确意义的情况下反复练习,使之习惯化。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习惯,我们提倡重复和练习养成。”

我们在行为养成教育中改变过去那种“学生不愿做、家长不让做”的现状,在家庭中开展“家里的事情我来做”活动:

今天的家务我来做;

我的事情我来做;

孝敬父母我来做;

说文明的话我来做;

文明的举止我来做。

在家庭的一切生活中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有意识地进行重复和练习。

4、开办家长学校,全面培训。

一是在家长学校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子女教育问题。二是开办家长学校,以此作为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纽带。我市建立家长学校750余所,入校家长170多万人。通过教育方法讲座、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教学开放日等形式,广泛地进行沟通,使广大家长不仅掌握了育子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全市有2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学校。

  1. 以社区为依托,发挥社区教育的影响作用

中华美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市委和政府的领导

全文共7055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286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