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2000年中国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外文翻译资料

 2022-03-13 11:03

英语原文共 8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衡量2000年中国城市的城市竞争力

江一泓 沈建发

摘要: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经济角度理解城市竞争力。借鉴最近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治理辩论的见解,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更加均衡的观点,该观点考虑了城市竞争力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采用四级分层指标体系对2000年以来中国25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竞争力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排名前20位的城市大部分位于中国东部,人口超过50万。最底层的20个城市主要位于中国西部,人口较少,规模在0.2至50万之间。2000年具有最高经济竞争力的城市是上海,最高的社会竞争力是北京,最高的环境竞争力是珠海。一个给定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竞争力方面的排名不一定相同,但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良好。本文认为,为了保持城市竞争力,一个城市不仅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和环境发展。

介绍

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们经常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与同龄人直接竞争。 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肯定比国内其他城市更关注其国际竞争对手(Sassen,1991)。 在欧洲,城市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增加带来的机遇和威胁越来越警觉(Lever,1993)。 在大中国地区,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身地位的香港面临来自中国内地某些新兴城市的竞争,如广州和上海(Jessop and Sum,2000; Xu and Yeh,2005; Shen,2008)。

面对日益加剧的压力,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制定了旨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各种政策。对国家,地区和城市层面的“竞争力”概念进行了认真思考。

大多数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考察了西方的背景,重点关注美国和欧洲的城市。(Kresl,1995; Jensen-Butler, 1997; Begg, 1999; Kresl and Singh, 1999;Huggins, 2000; Deas and Giordano, 2001)关于中国等转型社会主义经济体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很少。但随着改革期间财政和经济行政的逐步分散,中国的城市政府在地方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们现在在资源配置,城市规划和制定经济政策方面拥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因此,许多城市正在积极争取外资,国家项目和优惠政策,竞争和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城市研究的重要课题(Shen,2004,2007)。

不幸的是,许多研究将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成功等同起来,这种成就在经济产出,收入和就业增长等狭义经济条件下得到了理解。然而,鉴于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竞争力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观点应该承认城市生活的经济方面与非经济方面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平衡发展,服务于整体公众利益。 本文考虑到中国城市快速的城市经济发展随着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增加而发生,因此在考察中国城市城市竞争力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相对评估的概念隐含在竞争的概念中,城市系统内城市的详细比较可以揭示每个城市的相对位置,优势和弱点。 近期有关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研究(IUD,2003; Ni,2001,2003,2004,2005,2006; Bianweihui,2003)采用绝对指标,即城市相关城市的总体价值到那个城市的大小。

本研究认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可以吸引并保留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定义的适当类型的活动,以满足居民的需求。采用57个社会、经济和环境变量来避免绝对指标。这些指标与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潜在因素有关,并用于考察2000年中国25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竞争力。

本研究中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市统计年鉴”。与大多数中国城市的实证研究相比,本研究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更精确的人口数据,其中包括 每个城市的人口都是永久性户籍不在该城市的移民。为了符合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本研究选择了2000年度,并使用综合指数来衡量253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竞争力。

本文的下一部分讨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并介绍城市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个四级分层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国城市的城市竞争力。 它还讨论了采用的加权方法。 第四部分报告实证结果,最后一部分得出一定结论。

城市竞争力的理解

回顾先前的研究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与关于城市治理的理论讨论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城市政府采用的传统福利思想受到了一系列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挑战并取而代之(Cochrane,2007)。 他们认为通过促进商业运作和减少市场干预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更有效方法来实现经济复苏。 地方利益集团形成了“促进增长的联盟”,并试图提升城市空间的经济价值(Molotch,1976)。 这已经反映在城市治理从管理到企业家和竞争风格的变化中(Harvey,1989; Hall和Hubbard,1998)。

大多数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叙述都是先关注成功城市及其特征的例子,然后采用解释性方法,通过区分“结果”和“投入”来概念化城市竞争力。 竞争性城市的特征被视为“结果”,而影响竞争力结果的因素被确定为“输入”或“来源”。 在新自由主义的“成长优先”意识形态下,竞争的结果(竞争成功)通常以城市的经济表现来表示(Kresl,1995,p.51; Begg,1999; Kresl and Singh,1999; Deas and Giordano, 2001; Parkinson和Boddy,2004)。在许多研究中,“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经济竞争力”可以互换使用(Kresl,1995,第51页; Rogerson,1999; Parkinson and Boddy,2004)。

经济成功的来源主要与经营业绩和经营环境有关(即只考虑当地情况,因为它们支持商业公司的经营)。 例如,Kresl(1995)将竞争力来源分为两部分:经济决定因素和战略决定因素。 根据Kresl(1995)的观点,经济决定因素包括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地理位置、经济结构和城市设施,而战略决定因素则包括政府有效性、城市战略、公私部门合作以及体制灵活性。不包括与企业业绩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如空气质量。

然而,使用这种解释方法的研究有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与狭义的经济成功感有关,因为许多学者对竞争性城市其他特征的表述不足表示怀疑(Jensen-Butler,1997; Lever and Turok,1999; Begg,1999)。 经济上的成功并不能保证非经济方面的成功,甚至不能保证长期的经济成功。 如果只有经济成功足以代表竞争力,那么我们可能不得不接受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如社会两极分化和污染(Jensen-Butler,1997; Turok等,2004)。

第二个问题是,确定有利于企业的消息来源可能会导致政策问题。 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提供“供应方面的优势”(廉价和灵活的劳动力,理想的场地和基础设施)以支持商业运作(Hall和Hubbard,1998)。 然而,由于创造的就业机会少和财政影响负面,经常发现以这种方式制定的城市政策往往不起作用,但由于公民的有限支持,它们也缺乏长期生存能力(Molotch,1999,p。260)。 例如,关于地方促销的研究表明,一些城市品牌战略只具有短期效应但意想不到的社会后果(Wang,2009)。 城市品牌建设需要更加积极的公众参与(Zhang和Zhao,2009; Kavaratzis和Ashworth,2007)。

另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点

“竞争力”这个概念最早用于工业和商业部门,因为这是企业间相互竞争的常见现象(Georghiou和Metcalfe,1993; Krugman,1996)。对于一家商业公司来说,竞争力主要在于其生产力和利润(Garelli,1995)。但是,当我们将竞争力的概念应用于城市等不同实体时,竞争力就不能像应用于商业公司时那样考虑。城市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也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考虑到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或环境(外部)成本一般不包括在其竞争力的考虑范围之内,除非由于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成本必须包含在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中(Coase,1960; Dahlman ,1979)。但是,这种外部成本会影响城市的未来表现,因此不能排除在城市竞争力评估之外。

以前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解主要是由新自由主义的“发展第一”意识形态驱动的。 然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并不会“渗透”到社会的所有成员身上。 在不同的治理层面提高了对生活质量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辩论围绕对经济系统的必要干预程度发展,以确保可持续发展(Ravetz,1996; Gibbs,1997)。

借鉴这些辩论的见解,我们认为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解应该包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事实上,从一个全面和可持续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必要性已经在一些研究中被隐含地考虑。 例如,Begg(1999)以及Lever和Turok(1999,p.792)强调了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城市设施在吸引创意阶层和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很多关注(Glaeser等,2001; Clark等,2002; Clark,2004; Flor-ida,2002; Scott,2000)。 事实上,一些竞争力建设战略也强调了城市可持续性(Bagaeen,2006; Kim,2010)。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来概念化城市竞争力。 我们假设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并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贡献。 这对于调查中国城市竞争力尤为重要,因为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和一些城市日益繁荣,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在我们选择的每个维度下,对于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而言,有一些关键方面是重要的。毫无疑问,经济竞争力是满足物质需求和改善物质生活质量的基础。 (Kresl,1995; Begg,1999; Kresl and Singh,1999; Deas and Giordano,2001; Parkinson and Boddy,2004)也有必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结构和经济能力等。

社会竞争力是领土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的社会环境(如有效的政府和教育)促进了城市的许多活动(Storper,1997; Camagni,2002; Gardiner等,2004)。社会排斥等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生活造成破坏,而且给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代价。社会竞争力的维度与当地球员的组织和球员之间的关系有关(Sim等人,2003)。它考虑了政府运作,人力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因素。

这项研究也考虑了环境因素,这对中国的情况特别有利。环境问题是该国确保其城市在未来具有宜居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挑战。这方面考虑的方面包括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质量和垃圾处理。

衡量城市竞争力

与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广泛理论讨论相比,大多数实证研究集中在经济竞争力上。 尽管城市设施和创意引起了很多关注,但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估很少(Glaeser等,2001; Clark等,2002; Clark,2004; Vanolo,2008)。 由于城市竞争力的多维性质,收入或生产率等单一指标显然不足以体现竞争力的丰富含义(Begg,1999; Huggins,2000)。 因此,最流行的方法是根据指标体系计算综合指数。 城市竞争力指数定义为各项指标的加权总和。 这种方法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比较城市的结构和表现,并得出一般性政策影响。

根据之前的论点,本研究将评估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城市竞争力。我们构建了四级指标分级体系,如表1所示。一级是指二级城市竞争力指数由三个组成部分组成。根据对先前研究的审查和对中国城市可用指标的考虑,将二级进一步细分为三级的几个小组。经济竞争力的维度有三个子集:经济绩效(E1),经济结构与能力(E2)和市场化与开放(E3)。社会竞争力分为四个小组:人力资源与教育(S1)、生活质量(S2)、城市发展水平(S3)以及政府运作与举措(S4)。环境竞争力由一个小组评估,环境质量(N)。生活质量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术语,在概念上可能与其他小组重叠。在这里,它侧重于社会和经济安全的物质方面。附录中给出了所有指标的列表。

表1 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城市竞争指标

经济竞争力

经济表现

人均GDP等

经济结构和能力

所有国有工业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平均产量等

社会竞争力

市场化和开放度

实际人均利用外资等

人力资源和教育

受高等教育的人口百分比等

生活质量

居民人均储蓄等

城市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等

政府的运作和举措

国家级开发区数量等

环境竞争力

环境质量

城镇单位面积SO2排放量等

每个小组由四个级别中的几个指标组成。 采用相对指标而非绝对指标来避免城市规模和行政区

全文共6611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641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