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抑制剂在有利于反硝化的秸秆诱导条件下更有效地减少N2O排放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25 02:11

英语原文共 11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硝化抑制剂在有利于反硝化的秸秆诱导条件下更有效地减少N2O排放

Di Wu a, *, Mehmet Senbayram b, Reinhard Well c, Nicolas Bruuml;ggemann a, Birgit Pfeiffer d,Nadine Loick e, Barbara Stempfhuber f, Klaus Dittert d, Roland Bol a

a农业生物地球研究所(IBG-3),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52425 于利希,德国

b哈兰大学植物营养与土壤科学研究所,奥斯曼贝,63000 尚勒乌尔法,土耳其

c杜能气候智能农业研究所,联邦农村,林业和渔业研究所,Bundesallee 50,38116 Braunschweig,

德国

d作物科学部,植物营养和作物生理学部,哥廷根大学,Carl-Sprengel-Weg 1,37075 哥廷根,德国

e洛桑研究所, North Wyke, Okehampton, Devon EX20 2SB, 英国

f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环境基因组学,Ingolstadter Landstraszlig;e1,85764 Neuherberg,德国

文章信息

文章历史:

于2016年6月7日收到初稿

于2016年10月17日收到修订稿

于2016年10月30日采纳

于2016年11月6日在网站发布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硝化

反硝化

氧化亚氮

同位素

基因丰度

摘要

合成/有机肥料形式施用的活性氮肥(N)不仅对支撑日益增加的人口起关键作用,还能够释放氧化亚氮(N2O)引起全球变暖。使用硝化抑制剂(NIs)已经反复被证实能够减少N2O排放;然而,它们减少N2O排放的有效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在一系列不同条件下,Nis将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减轻与肥料相关的土壤N2O排放。本研究,我们在全自动连续流培养系统中在有利于硝化或脱氮衍生的N2O排放的条件下进行土壤培育实验。此外,还定量了土壤AOB amoA和AOA amoA基因的丰度,以及分析了N2O同位素标记情况。我们将常见的NI(PIADINreg;)与矿物肥料(硫酸铵)混合,并在70%持水量(WHC)下,测定了NI在砂质土壤(低反硝化潜力)和混合有小麦秸秆的砂土(高反硝化潜力)中的N2O减排潜力。在非NI处理中,与非秸秆改良的土壤相比,添加秸秆导致CO2和N2O排放的急剧增加,表明微生物活性受到了强烈刺激以及和更高的反硝化效率。NI将秸秆修复处理中的N2O排放降低了41%,而在没有秸秆处理的情况下,仅为17%。随着N2O同位素标记和功能基因丰度的结合,真菌反硝化被认为是有助于更高的N2O通量,特别是秸秆改良土壤中的主要过程。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反硝化潜力高时,NI可以作为减少农田N2O排放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潮湿的施氮肥和秸秆改良的土壤中。

1.引言

据估计,合成氮肥目前维持世界人口的近50%(Sutton等,2011)。 然而,全球向农田施加的活性氮仅有47%转化为收获产品,意味着目前给于作物生长的氮一半以上流失到环境中(Lassaletta等,2014)。未被目标系统吸收的N肥倾向于转化为气态(NO,N2O或N2)或易浸出形式(例如NO3-),导致潜在地环境后果,因为N逃逸到大气中或经由地面系统进入水生系统(Fowler等,2013)。当应用氮肥(如尿素或无水氨)时,硝化的微生物过程在2〜3周内将大部分的铵转化成硝酸盐(NO 3-)(Huber等,1977)。NO3-是在土壤中具有高度移动性,并且可能导致一些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并且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平流层臭氧消耗气体(Bouwman等,2002; Ravishankara等,2009)。全球范围内,土壤是N2O的最大人为来源,农业活动约占人为N2O排放的59%(Ciais等,2014)。在农业中日益增加氮肥施用量是高人为N2O排放的主要原因,且是通过增加硝化和脱氮的微生物过程导致的(Firestone和Davidson,1989)。直到最近,反硝化被认为是大气N2O增加的主要过程(Baggs,2008; Senbayram等,2009)。已经发现反硝化氮作用是真核生物和细菌都具有的功能,然而,许多真菌缺乏N2O还原酶,因此最终产物是N2O(Laughlin和Stevens,2002)。反硝化是全球N循环的关键过程,因为它通过将NO3-和NO2-转化为NO x,N2O和元素N 2而导致来自农业系统的显著的N损失(Bouwman等,2013)。 到2050年,来自土壤反硝化的N2O排放量预计将达到14.2 Tg N yr-1(Bouwman等,2013)。反硝化和N2 / N2O分配的速率由许多复杂的相关因素调节,例如氧的可利用性、土壤水分、pH、NO3-浓度和不稳定碳(C)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可用性(Burford和Bremner,1975; Dittert等,2005; Loecke和Robertson,2009)。

最近一段时间,作物秸秆还田在全世界越来越流行。例如,中国约占全球作物秸秆产量的30%,在过去,大部分生产的秸秆在中国燃烧,而现在,由于政府禁止燃烧秸秆,这些秸秆的46%归回土壤(Jiang等,2012)。不稳定的土壤池,其相对快速地翻转,源自添加新鲜残余物如植物秸秆、植物根和活生物体,并且主要调节反硝化潜能。关于作物秸秆还田对N2O排放的影响,已经报道了相对立的观察(Baggs等,2000;Zou等人,2005)。因此,了解秸秆还田对N2O生产的影响,制定具体的管理实践,以减少秸秆改良土壤中的N2O通量,可能将大大有助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硝化抑制剂(NIs)是可以减少细菌氧化NH4 为NO2的化合物,在土壤中通过抑制氨氧化细菌的活性(Zerulla等,2001)。一般情况下,NIs抑制酶单加氧酶(AMO)是催化硝化的第一步(Subbarao等人,2006)。使用NIs已经反复显示降低农业土壤的N2O排放; 然而,它们在减少N2O排放方面的有效性差异很大(Prasad和Power,1995; Qiao等,2015; Ruser和Schulz,2015)。Ni的应用主要通过抑制硝化速率而减少N2O排放(Zerulla等,2001)。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反硝化产生的N2O排放也可能受到NI的间接影响(Hatch等,2005; Ruser andSchulz,2015)。Menendez等(2012)报道,使用N1-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有利于反硝化的条件下(即在80%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下比在60%WFPS这种更适合硝化的条件下能够更有效地减少N2O排放。类似地,Di 等(2014)报道,虽然NI双氰胺(DCD)在60%田间持水量下对N2O排放没有显着影响,但在100%田间持水量及以上的DCD应用后发现大量减少。

在过去,已经使用了各种方法来确定土壤N2O排放的来源,例如使用的各种抑制剂、灭菌剂或添加底物等(Baggs,2008; Khalil等,2004; Stevens等,1993)。质谱和激光光谱技术的最新发展使得能够分析线性不对称N2O分子中的分子内15N分布(Brenninkmeijer和R ockmann,1999; Toyoda和Yoshida,1999; K oster等,2013)。已显示在N2O分子中的15N位点偏后(SP),中心(a位置)处的delta;15N与外周N原子(b位置)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N2O来源途径中是不同的(Sutka等,2008,2006; Toyoda等,2005)。N2O的delta;15Nbulk,delta;18O和SP特征的组合最近被用于确定从土壤中排放的N2O的来源,例如,细菌脱氮(包括硝化反硝化),硝化(即通过羟胺的铵氧化)或真菌反硝化(Sutka等,2008,2006; Toyoda等,2005)。这种同位素方法的优点是它是一种非侵入性,源或过程示踪剂方法,实现方便的低成本气体采样,有利于实验室孵化和田间规模实验的研究(Baggs,2008; Decock and Six ,2013)。

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评估矿物氮肥和秸秆还田对N2O生产的影响。其次,我们比较了NI在两种对比条件下对减少施N肥土壤N2O排放的有效性:孵化沙土,低有机物(OM)含量(有利于硝化衍生的N2O),以及用小麦秸秆改良的砂质土壤的培育(偏好反硝化衍生的N2O)。我们在完全控制的条件下建立了实验室培养试验,并使用连续流动自动培育系统确定了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CO 2和N 2 O气体通量。定量参与氨氧化的关键功能基因(即编码氨氧化细菌(AOB)的氨单加氧酶(amoA)的基因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以研究在硝化活动中应用NI 和稻草的效果。为了确定有助于N2O排放的主要过程,SP值和两端成员混合模型用于追踪N2O排放源。

  1. 材料和方法

2.1.土壤

收集的土壤来自德国下萨克森州Gifhorn附近的农田(52〜340 9.500 N,10〜450 26.600 E)。在土壤取样之前已经种植了农作物(油菜,小麦,大麦,马铃薯)。土壤类型为砂土(砂石81.8%,淤泥14.8%,粘土3.5%)。初始土壤含有1.5%的总C,0.09%的总N,0.1mg NH 4 -N kg-1干土,11.4mg NO 3 - -N kg -1干土,pH为6.3。 移除土壤和根的上部2cm,并从移除层下面的第一个10cm处收集土壤。

2.2. 自动土壤培养实验

在德国Guuml;ttingen大学应用植物营养研究所,在具有15个PVC容器(200mm高,200mm直径)的全自动连续流培养系统中进行培养实验。该实验由四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组成,处理经:i)仅矿物氮肥(硫酸铵,AS);ii)与矿物氮肥(AS-NI)混合的NI(PIEDINI,Piesteritz);iii)秸秆和矿物氮肥(SW);iv)秸秆和与矿物氮肥(SW-NI)混合的NI和未添加底物的对照(CO)。在温育之前,将土壤在45%持水量(WHC)下预温育7天以使微生物活性稳定。然后,将土壤水分调节至70%WHC,相当于67%WFPS,以产生半缺氧条件(Dobbie和Smith,2001)。在秸秆处理中,将小麦秸秆(0.7%总N,43.7%总C)以4.1t ha -1的速率(相当于2.6g小麦秸秆kg-1干重土壤)与土壤混合,并加以5.7kg新鲜砂土。在每个培养容器中的所有土壤都以大约10mM的堆积密度包装。0.9g·cm -3。 在所有肥料处理中,硫酸铵以150kg N ha <su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su


资料编号:[2632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