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健康概念 —社会工作实践的文化意蕴外文翻译资料

 2022-07-18 08:07

英语原文共 18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心理健康概念

---社会工作实践的文化意蕴

金正叶

多元文化社会工作实践和咨询一直是多元文化国家关注的问题(Cheatham等人,1993;费林,2000;古尔德,1995;HO,1985, 1995;HO和Chiu,1998;Lee andGreene,1999;麦克马洪和Allen Meares,1992;Phanne,1996;Sielele,1996;Takai,1993)。然而,关于多元文化社会工作实践的解释和实施,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李和格林尼(1999)从文化能力实践中区分文化敏感实践。前者注重文化差异的开放性,后者注重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因素。因此,对多元文化敏感的社会工作实践的辩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争论,即文化上特定的(文化胜任的)论证和文化上普遍的(文化上敏感的)论点。高崎(1993)把这些命名为特殊主义和多元论。古尔德(1995)回应了普遍的争论,寻找一个跨文化框架来构想相关的辩论。然而,麦克马洪和Allen Meares(1992)得出的结论是,与少数民族相关的社会工作实践是幼稚和肤浅的,无法解决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席勒(1996)主张从欧洲中心范式转向多元文化国家中与非中心客户合作的典范。

本文对中国传统观念进行了探讨。心理健康对中国顾客的影响社区。通过案例说明,作者描述了文化敏感和文化胜任的视角可以帮助移民家庭在多元文化中面对他们的问题

国家。

西方心理健康概念

现代西方心理健康概念源于心理卫生观念。它着眼于积极的人生观,以预防精神疾病(RIDENORE,1961)。后来,它转变为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概念(Callicut和莱卡,1983;克莱尔,1976;诺伊曼,1989;WHO,1975;Wooon,1959)推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并能有效地履行他/她的社会角色。同样,萨克雷等人。(1979)设计了三个心理健康要素。他们是自我价值感、对生活中角色的满意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以同样的方式,全球功能评估在DSMIV中使用的尺度强调精神健康的个体在广泛的活动中应该具有优越的功能。S/他自信并且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表现良好(美国精神病学协会,1994:32)。这些概念集中体现在个人的潜力,以建立一种感觉。

自我价值、对社会角色的满意和对社会的良好调节。阅读和Wallcraft(1995)建议,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由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的,它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平等。

传统心理健康观

“心理健康”一词实际上是一个现代西方词汇。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传统文学和哲学都十分丰富。但在传统的汉语写作中,没有完全相似的词。相反,像FA Lok(幸福),WOR(和谐),SIM on(内部安全感)和Tin Yu(放松)被使用。如今,中国术语“京寿庚红”被用来表示心理健康。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能专注于已故的Chou dynasty,大约公元前500年(E伯哈特,1977)。当然,在以后的朝代中也有伟大的中国哲学家(如392国际社会工作48(4)杭、唐和Sung)。然而,他们的作品受到后期Chou Dynasty学者(冯,1948;吴,1986)的影响。在周代的各种思想流派中,作者仅从三个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阐述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思想。它们是中医、儒、道。

中医药

中医学在殷、杨、吴星思想流派中有记载。殷和杨是宇宙中万物的两种不同的自然力量(阴、阴、阳、阳)。Wu xing是制造万物和生物的五个基本元素(金属、木材、水、火和土)。

中医学运用这三个概念来阐述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它为各种疾病和治疗提供了解释(LIN,1981;刘和刘,1980)。中医心理健康应是阴阳平衡,五行相互平衡。因此,心理健康是自然与健康的和谐。

黄帝内经(Emperor Huang的内科学经典)是中医史上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据称是由Emperor Huang撰写的(约公元前2000年)。在《马上》(弗兰克问答)一章中,描述了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必须有很少的目标去追求。放松,欲望更少。他应该感到安全,不必担心。尽量不要忙。摆脱认知负担。享受你所拥有的,满足于你所拥有的。(黄迪内静,刘和刘,1980)这意味着个体将他或她的内在欲望、情感和压力降低到一种心理上的状态,即他从外部和内在负担中释放出来。因此,个人可以保持心灵的平静,并与殷、杨、吴星融为一体。

传统儒家观

儒学是中国最具统治思想的学派。杭莫噢迪(约公元前100年)的第四位皇帝接受了学者Tung Chung的劝告,拒绝孔子学派以外的一切思想流派。因此儒学一直统治着今天的中国思想。这四本书(中庸、Mencius、叶:中国心理健康概念393、大知识和论语)是儒家的基本经典文本。儒学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内外部的要求。

内在要求是抑制情绪、修养、表达强烈的情感(幸福、愤怒、悲伤和快乐)和欲望,遵循平凡的道路实现集体和谐。儒学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过程。他们是通过寻找自然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知识的;通过寻找真理来思考我们的思想;通过净化我们的动机来纠正我们的思想;通过自我完善和自律来培养我们的人格;调节我们的家庭和管理我们的社会。论儒家思想(Chung、海恩斯,1993)。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一个人的心灵,克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修养。

孔子的外在要求是人际交往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它们是日元、殷、锺和蜀。日元意味着你必须友善、仁慈、体贴地与他人交流。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公义、适当和平等。Chung忠于你的朋友、家人和国家。舒宽恕他人的缺点和缺点(冯,1948:68)。此外,日元、殷、锺和蜀都应该局限在一个明确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中。姓名(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秩序的整顿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中个人的和谐和社会结构至关重要。

换言之,在儒学内部,一个精神健全的个体是一个自我修养的个体,有一个纯净的心灵,一个良好的纪律态度和温和的情感表达。在外部,S/E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是人道的、正直的、忠诚的和宽容的。他/她充分认识到他/她在社会角色和地位上的权利和责任。

传统道家观

老子和川祖在周代后期创立了道教。在公元300—100年间,他们的著作成为了道教的圣经。事实上,道教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宗教。

在Taoism,心理健康是一种终极的心灵安宁和绝对的幸福。道家鼓励个人在宇宙和法律中超越自我——394国际社会工作第48卷(4)的自然(动态的反叛),从而达到最终的心灵安宁。

在老子的术语中,宇宙是道,这就是“超人”。它将自己转变成世界上的一切(老子,常,1993)。道也是自然法则。它以动态的反叛的形式存在,其中弱者是强者,穷人是富人,反过来是前进者,而弱者是新生者。灾难的结束是祝福的开始,祝福的结束是灾难的开始。自卑比坚强更重要。

一个人真正的心灵安宁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真正理解并实践自然法则中的动态反叛。因此,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在乎别人的评论。相反,他遵循自然的无限观点。他/她不需要争辩、辩护、进步或后悔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所有的他/他的需要都在道之内。S/E让一切自然发生(冯,1948;吴,1986)。

因此,在道教中,获得绝对幸福(或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虚无状态(不改变自然和道的法则)。为了精神健康,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生命完全服从无限的道。我们必须让一切,包括生与死,灾难和祝福,自然发生。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概念辨析

内向型中国心理健康观

一般说来,儒家传统的心理健康观对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仍有很大的影响。对于那些来自中国或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它的影响仍然很强(孙,1983年;童,1986年)。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观,鼓励中国人抑制情感,避免人际冲突,压制个人权利,维护他人与自然规律的和谐。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内向倾向,现代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倾向。内向倾向意味着自我吸收或自我需求,而不是对他人的要求,试图改变外部环境。外倾倾向意味着主张个人权利和要求YIP:中国的心理健康观念395人改变。在内向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更倾向于自我控制、自律、自我修养和自我超越,而不是改变社会环境。同样,SU(1997)声称,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客户更倾向于外部控制点,即受到他人的控制。杨(1995)进一步指出,中国人在社会关系中受到中国社会取向的制约,包括对权威和对他人的取向、家庭和社会取向。这些都可能源于儒家、道家、中医的中国传统心理健康观。与现代西方心理健康观相比,中国传统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实现而不是受他人影响

现代西方心理健康概念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鼓励个人发展自信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萨克雷等人,1979)对个体实现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个人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能够在各种社会环境中宣扬和实现自己(Read and Wallcraft,1995)。然而,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价值感、社会功能和满意感都受到他人的影响(HO,1995;杨,1995, 1997;YIP,1999, 2001)。在传统医学中,殷、杨、吴星的观念建议人们遵循自然的力量。汉代阴阳学派发展成算命、占星术和季节表。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功能将被阴、杨、吴星严格限制。在儒学中,人的自我价值感、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将由日元、殷、锺、蜀、社会秩序和姓名更正构成。在道家思想中,普遍和无限的道抑制和超越自我价值、社会功能和人际功能的世俗化意义。

崇尚权利,反对集体和谐压制

在现代西方的心理健康概念中,个人必须在一个压抑的社会环境中提倡自己的权利、平等和尊严(Read and Wallcraft,1995)。个人396国际社会工作第48卷(4)需要授权自己面对社会压迫、排斥和剥夺。但是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概念主张集体和谐(HO,1995;HO和Chiu,1998;杨,1995, 1997;YIP,1999, 2001)。个人必须牺牲自己的权利,与他人妥协。他们还必须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和对抗。阴阳描述了宇宙中相对力是如何相互补充的。儒学中的节制主义是指避免极端和极性,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集体和谐。道教的动态反叛教我们超越无限的道中的人类冲突和苦难。

与压抑的情感和欲望相反的情感主张

西方现代的心理健康概念提倡情感的交流,使人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克莱尔,1976;诺伊曼,1989)。情感断言对于个人维护自己的权利,满足他/她的欲望,表达他/她的需求,以及他/她对他人的感情(Callicut和LeCCA,1983)是至关重要的。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中,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概念鼓励情绪表达的约束(HO和Chiu,1998;苏,1988;苏和苏,1990;Yip,1999, 2001)。黄迪内静(Emperor Huang的内科学经典)告诉我们要从欲望、欲望、情感和情感中净化自己。适度主义鼓励个人抑制强烈情感的表达。道教教导我们超越人类的情感和欲望,与自然法则结合在一起。

社会功能和环境变化与被动自我中心保护

现代西方的心理健康概念包括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精神病学协会,1994)。个人应该在家庭和工作中表现出色。他们还应该改善或改变压迫性的社会制度,以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利、角色和功能(Read and Wallcraft,1995)。但是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概念有助于一种消极的自我中心的保护,这是强烈的社会需求和社会不平等的自我异化的一种形式(苏,1997;Sun,1983;Yip,1999, 2001)。它是服从和自我异化的双重过程。自我异化以儒学的认知矫正(CHIYYIP:中国心理健康观397西辛,净化我们的心灵)、自律(瞅孙、修身、行为)和道家对万有之道的自我超越,使之无法解决的感觉。可以遏制和约束。

当面对内向的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概念时,文化敏感的社会工作者可能会认为他们对中国个人客户的影响与年龄、性别、个性、阶级和个人经历等个人特征相融合。社会工作者可能会认为这种内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在非中国客户身上。一个具有文化能力的社会工作者可能会认为这些中国概念可能对客户产生特定的影响。

中国社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

在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时,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不同类型的华人社区的文化差异是什么?每一种华人社区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中国传统心理健康观对不同类型社区的求助和应对压力有何影响?三。在不同类型的华人社区中,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敏感或文化能力强的社会工作者有何影响?

华人社区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影响

全球华人群体中的华人群体有很大的差异(TSee等,1995)。一般来说,中国社区主要有三种类型。

1,在一个均匀的中国社会里,中国传统文化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例如,中国大陆偏远的乡村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的乡村生活(飞,1984)。

2、在同构或双文化社会中的华人社区,既有中国文化又有西方文化共存,但中国文化在语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似乎是大多数人的优先文化。实例398国际社会工作总量的48(4)在中国大陆的城市生活,香港和台湾(杨,1995, 1997)。

三。中国社区在一个双文化或多元文化的城市,中国人是少数民族,例如加拿大、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在语言、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是多元文化国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苏,1988, 1997;苏和苏,1990)。

似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是第一类最强的。第二种类型的影响可能与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相混合。对第三种类型的影响可能局限于中国家庭和亲属群体。

传统文化有多种类型的影响。它可能是母亲文化,个人只在建立他/她的自我形象、归属感、社交圈以及在认知、

全文共5984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916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