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官体验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更新: ——以北京市什刹海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2021-10-24 09:10

英语原文共 9 页

基于感官体验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更新:

——以北京市什刹海为例

李靖,朱六辉,高毅。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北京100144)

摘要:历史街区改造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改造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从人的五感出发,探讨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的方法和内容,并将五感设计方

法应用到北京市什刹海区改造更新中,从而探索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的方法。

关键词:感官体验,五感设计,历史街区。DOI 10.16785/jissn 1943 - 989 x.2019。

历史街区是一张代表城市特色的名片。它们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刘易斯·芒福德将“文化储存、文化交流和文化创造与发展”定义为“城市的三大最基本功能”。历史街区是集这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典型代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十分突出,其改造和更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是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历史街区保护是对物质层面建筑的保留,是对非物质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延续。历史街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引进新的产业、文化和创意产业。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于历史街区对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中,导致中国各地的历史街区风格几乎相同,造成人们的麻木疲劳。

约翰·西蒙兹指出,“人们不是在规划地点或内容,而是在规划体验”。作者还认为,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更新不能放弃城市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相反,它应该关注人们在规划过程中的感官体验。感性体验设计的应用对于提高历史街区的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街区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感官,给人们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可以简化为五个感官层次。因此,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试图从人的角度来思考历史街区的更新与更新。五感设计的运用为历史街区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注重人的感知和人的体验,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塑造了城市的特色。

1 五感设计的概念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感官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过这五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人们能够感知、组合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全面而多样的环境体验。传统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视觉层面的。五感设计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层次来满足人们的各种感官需求(表1),使各类人对设计对象都有充分的感官体验,实现了每个人的设计目标。目前,五感设计的实践越来越丰富,涉及平面、产品、景观、建筑等多个领域。例如,日本著名设计师肯亚·哈拉曾经举办过一次关于人的五种感官的设计展览。这个展览使用“感觉方法”而不是“设计方法”来寻找新的设计领域。这项工作更关注的是人们对它的感受[2]。

五感设计的应用实践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它的重点是运用综合感知的五种感官来进行设计。例如,基昌公园的八音健和西湖的六郎文英都有各种各样的感官情绪[3],注重综合感官体验的运用。国外也有相关的做法,如感官公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用来倾听、触摸和感受环境[4]。日本介绍了相关的景观规范和法律,引入了对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直觉的考虑[5]。

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在探索。孔维清在商业空间设计的基础上,从人的感知出发,以静态体验打破了传统商业空间的视觉感知,建立了一种语境化的空间体验模式。孙银银等人。[7]总结了我国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张倩[8]阐述了五感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实现了多种情感的相互沟通和转化。

五感设计在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有许多研究。设计对象的比例较小,很少涉及较大的块大小范围。本文在历史街区改造的基础上,采用街区尺度上的五感设计,解决了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简单化、程序化问题。同时,人们对原始历史街区的感知也能启发设计师。通过运用五感设计的新方法,启发人们更全面地感知外部环境,从而进一步探索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图1)。

2 基于感性体验的现状分析-北京市什刹海区改造规划

在什刹海地区散步时,风吹过脸,树叶沙沙作响,灰色砖瓦和黑瓦的厚重纹理可以触摸,后海的水声和胡同小贩的尖叫声都能听到,花香和街头小吃的味道也能闻到。居民们通常闲坐在树下,在笑声中谈论他们的生活。游客们到处闲逛。这些感觉构成了一个整体。所创造的意境形成了人们对什刹海地区的观感。

什刹海是北京25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拥有北京最大的水景,集居住、商务、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一年四季都有很多游客。本文选取石岔海地区后海北岸26公顷土地作为研究区域(图2)。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该地区居民的感官体验进行了分析。

调查区位于北京老城区中轴线西侧,南至后海,北至钱马港,东至古楼街,西至新开胡同,中至鼓楼西街。据统计,全区共有庭院269个,常住居民7426人。院落产权清晰,以公房为主。建筑物添加是常见的。住房条件拥挤,基础设施不完善。

鼓楼西街为东西走向,明清时期经营的是中国旧式的私人银行。这部分很受欢迎。它目前与小吃酒吧,如“烤羊脊椎餐厅”和“杨的煮羊肚”分发。古楼街是南北的。引进陶瓷工艺品、音乐酒吧、公益会所、创意办公空间等新的商业要素。建筑的整体质量是好的。环境很好。街道花园是年轻人和老年人放松和聊天的地方。雅尔胡同在东西方向。胡同两旁有大型的公共建筑、历史建筑和保护性庭院。这是一条舒适的步行街。胡同西侧居民经营的古董摊位零星分布。后海北岸到处都是游客,灯火通明。

如图3所示,从建筑质量的角度来看,该地区建筑物的质量是中等的。大多数贫穷的建筑物年久失修,是由居民自己建造的。从建筑风格上看,该地区的建筑总体上保留了历史风貌。也有新的现代建筑,它们的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的风格基本一致。该地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很大。人和车通常在胡同里共存。胡同大多是末路。该地区的建筑结构延续了传统老城的形状,具有宜人的尺寸和舒适的空间。该地区的建筑物大多用作住宅。在滨水区有一条酒吧街。主要街道两旁分布着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文化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有倾斜的屋顶,这与现代风格不一致。临时增加的大部分是平屋顶。建筑层的数量也由一层占主导地位。现代建筑数量少,体积大,对视觉走廊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建筑密度高。居民们已经认真地修建了新的房屋。自建房屋质量差,风格与街道不协调。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为95.3%。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内的乌鸦轮廓,以及人们对区域的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嗅觉感知、触觉感知和综合感知。从人的情感出发,分析了五官对现状的感知,为五感设计提供了依据。调查人口主要包括三类:游客(34%)、居民(52%)和商人(图4)。在成年人中,各年龄段的人分布更均匀(图5)。老年人大多是当地居民。

2.1视觉感知分析

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游客对建筑特色、植物和胡同的视觉印象最深(图6)。许多游客说,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找到这种印象的传统特征。建筑和胡同的规模是合适的,周围点缀着绿色植物。由建筑、胡同和植物组成的空间系统构成了历史街区的整体视觉感知。同时,也有一些建筑、拆除的庭院和新建的现代建筑不符合传统的建筑特色。在调查中,人们说这些不协调的建筑影响了该地区的视觉感知。尤其是当地居民建造的建筑,色彩和材料的整体风格不一致,给人留下了凌乱的印象。虽然南面是后海,但人们说他们对水的印象不太深,除了后海沿岸的地方。形状、纹理和颜色是视觉的三大要素。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人们在视觉上的主要印象是颜色,其次是形状、纹理和其他(图7)。

2.2听觉分析

这一地区的声音丰富多样。在这里,有钟声和鼓声,小贩的尖叫声,街上的谈话,大自然的声音,游客的声音,酒吧的音乐,还有汽车的汽笛声。在实地调查中,作者选择了安静和嘈杂两个地点来测试环境声压级。分别为54和75dB(图8)。根据资料显示,40-50分贝的声音环境是相当舒适的。一般城市交通噪声和大声喊声为70-80dB。因此,两个测试地点都存在噪声干扰问题。然而,百分之八十二的被访者表示该区的环境舒适宜人。他们说,虽然尖叫的声音、汽车的哨声和街道酒吧的音乐使环境变得嘈杂,但这些声音和自然声音(如昆虫的声音和植物的沙沙声)、街头对话和好玩的多学科融合,显示了具有历史街区特征的生活和文化(图9)。测试地点的声音主要分为自然声音和人工声音。据问卷统计,分别占35.3%和64.7%由于游客的原因,这些地点的滨水区略有嘈杂,而其他地区则比较安静。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声音元素不断整合,旧的传统声音元素不断弱化和减少。然而,新旧声音元素都反映了北京老城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最终实现了二者的和谐统一。

2.3嗅觉分析

这个地区的气味主要来自花和植物。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e)、苹果(Malus Spectabilis)和银杏(Gingo Biloba)、食物、烟尘和垃圾。各种植物的气味可以创造一个新鲜和优良的环境,令人身心愉悦。街上的各种小吃、饮料和其他食物也会产生各种口味。恶劣的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也会造成浓烟和灰尘。人满为患的地方和商户往往会堆积垃圾,产生令人厌恶的气味。根据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