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及建议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9 09: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Vol. 8, No. 2, 2014, pp. 169-173 DOI:10.3968/4858

ISSN 1923-841X [Print] ISSN 1923-8428 [Online]

www.cscanada.net www.cscanada.or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Building of Chinarsquo;s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Suggestions

Cheng Cheng[a],*; Ou Shuyang[b]

[a] Postgraduate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college of

INTRODUCTION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ina.

Research field: urban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b]Associate professor and master supervisor of th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ina.

Research field: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governance of grass-root government, and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Corresponding author.

Supported by the stage achievement of Chongqingrsquo; s major social science planning project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epening Reform of Chongqingrsquo; s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System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d Suggested Measures” (Project No. 2013ZDZZ03).

Received 17 March 2014; accepted 8 May 2014

As a tool to evaluate credit, credit investigation means to measure,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credit history of enterpris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such as legal person, unincorporated and natural person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information that compose their qualifications, status quo, and behaviors, so as to determine their current credit status and judge whether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fulfill the credit obligations1. The building of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which is now in its infancy in China. Therefore, if we carry out the work of credit investigation smoothly, this will exert immens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verall building of Chinarsquo;s social credit system.

Abstract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roposal that we should modernize the countryrsquo;s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governance system was put forward, which means that social credit system, as a new way of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deepening reform, deserves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ir social credit system building, the writers make an attempt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building of Chinarsquo;s credit system in details, and also giv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the hope that these suggestions will be of great assist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rsquo;s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Social credit; Social credit system;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THE ST A TUS QUO OF THE BUILDING OF CHINArsquo;S SOCIAL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a,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rsquo;s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which began in the early 1990s when some credit intermediaries mainly in charge of giving an evaluation on onersquo;s credit status appeared in China due to the demand of foreign enterprises for credit investigation, but the size and business of such credit intermediaries were relatively small. The second phase, beginning in the late 1990s, witnesse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At that time, with Chinarsquo;s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ith the

CheNG Cheng, Ou Shuyang (2014).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Building of Chinarsquo;s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Suggestion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8 (2), 169-173. Available from: http://www.cscanada.net/index.php/ibm/article/view/4858 DOI: http://dx.doi.org/10.3968/4858

expansion of foreign trade, the market began to set higher

1 Wang, X. Y. (1999).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of Modern Commercial Banks. Beijing: China Financial Publishing house.

requirements for enterprisesrsquo; credit, thus the single credit investigation mode in the previous stage was unable to meet this trend, which gave birth to a new intermediary that ran the business of giving credit guarantee. Besides, a number of foreign credit companies entered into Chinarsquo;s market such as Dun amp; Bradstreet credit company. All these have join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rsquo;s credit industry. The third stage began from the early 21st century w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industry drew governmentsrsquo; attention. In the report of CPCrsquo;s 16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strategic task of building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Furthermore, the work of collecting enterprisesrsquo; credit inform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banking sector achieved good success, and the personal credit industry has entered into its pilot phase. In addition, the credit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part developed in parallel with the joint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which regarded social credit intermediaries as the main part.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Social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Gradually Improves

The building of Chinarsquo;s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is led by the Peoplersquo;s Bank of China. In November 2008, it took the lead to hold an inter-ministerial joint conference centering on the theme of building social credit investigation system. In October 2011, the State Council changed the leading department from the Peoplersquo;s Bank of China alone to the National De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及建议

Cheng Cheng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领域:城市和社区治理。

Ou Shuyang

中国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协调城乡发展,基层政府治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重庆市重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于深化重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与建议措施研究”(项目编号2013ZDZZ03)的支持。

2014年3月17日收到; 2014年5月8日接受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我国执政能力和执政体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意味着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方式,在危机中至关重要。改革深化时期,值得重点发展。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对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新时期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社会信用;社会信用制度;征信体系

引言

作为评估信用的工具,征信意味着测量、分析和调查企业和公共机构(例如法人,非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历史、资格构成的整体信息、现状和行为,以确定其当前的信用状况并判断他们是否有能力履行信用义务。征信体系的建设是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我们顺利进行征信工作,将会对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整体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1.中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根据学术界的普遍理解,中国征信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征信体系发展的初期阶段,该阶段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由于外国企业对征信的需求,一些主要负责评估个人信用状况的信用中介机构出现在中国,但此类机构的规模较小且业务较少。第二阶段始于1990年代后期,见证了征信体系的迅速发展。当时,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扩大,市场开始增加对企业的信用要求,而前阶段的单一征信模式无法适应这一趋势,因此催生了一个新的中介机构,从事信用担保业务。此外,邓白氏信贷公司等许多外国信贷公司也进入了中国市场。所有这些共同促进了中国信贷行业的发展。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初期,当时信贷行业的发展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还有,银行部门收集企业信用信息的工作取得成功,个人信用行业已进入试点阶段。此外,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信息系统和以社会信用中介为主体的联合征信体系并行发展。

1.1社会征信体系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2008年11月,以建设社会征信体系为主题,牵头召开部际联席会议。2011年10月,国务院将领导部门由原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改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参加部际联席会议的部门数量扩大到39个。与此同时,继续扩大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范围和内涵,不仅包括金融征信,还包括经济征信。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政府信用、商业信用、社会信用、司法信用等内容。这表明其范围从经济部门扩展到道德领域。在形势建设法律方面,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席会议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1-2015年)》,并提交国务院。

1.2有效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中国的行业信用建设稳步发展。同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制定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工作。相关行业和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具体而言,大多数行业的主管部门针对本行业开发了信用信息收集和使用系统,有效评估了其管理对象的信用状况,并根据不同类别实施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工商、税务、银行、公安等部门已经在其管辖范围内收集、处理和存储其对象的信用信息,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变得更加方便。此外,在银行业信用咨询系统中采用了全国性网络,所有商业银行都按照《银行业信用报告》的统一标准收集和处理与银行信用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经济组织的信用信息。然后,中国人民银行将信贷信息发送到其信贷数据库,以便商业银行可以检查数据库中客户的信贷信息,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这样,降低了信用风险,保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1.3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便利,从而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表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科学性和系统跟踪。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试点区,建立征信体系,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管理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共享信用信息,开展信用评级工作。它旨在在中小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中渗透其信用意识,并促进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1.4农村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取得进展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走上规范发展之路。在中小企业建立征信体系进程中,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协调下,有关部门建立了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区,建立信用档案,并对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他们还选择一些村庄作为信贷模型,并挑选了新用户。所有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2013年10月28日之后,在线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试点地区除四川、重庆和江苏以外,进一步增加到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等9个省。个人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信用信息的三个方面,即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摘要和个人信用报告。根据计划,如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则有望在2014年在全国推广在线查询系统。

2.中国社会信用(调查)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基本构想已初具规模。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目前有些政府部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且,信息的公开和共享程度很低,并且缺乏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各个地区。除此之外,收集信用信息的标准还不统一,用于查询信用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并不相互开放。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统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立更全面、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铺平道路。

2.1征信信息收集标准不统一,征信信息不公开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工作是收集信用信息。由于信用信息具有分散和抽象的独特性,因此,确保所收集的信用信息可以无障碍地互换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信用信息主要集中在银行、工商、税务、公安、海关、质检等监管和执法部门。但是,这些单位和个人为促进其职能的履行而收集的信用信息往往具有自己的某些特征,而非按照统一的标准收集信用信息,因此最终已建立的信用系统只能分别用于每个单位,不可能在他们之间交换信用信息。

社会信用中介机构也是如此。每个信用中介组织都有自己的一套信用评估体系,导致同一企业从不同的信用中介获得的信用评估结果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由于统一标准是市场发展的基准,没有统一标准的信用评价,信用市场将处于混乱之中。例如,当企业或个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信用评估标准的混乱往往使一些以前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个人无法获得贷款,而其他信用不好的企业或个人最终却成功获得贷款。这不仅会破坏市场秩序,而且还增加了坏账的可能性,并增加了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2.2征信体系建设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征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存储、提取和使用等阶段。每个阶段的任何故障都将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出现问题。尽管信用系统通过使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交换信用信息,但它仍然需要人们的参与,并且需要专门的人才来设计和操作该系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经常犯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建立征信体系以规范人的行为并监督工作程序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法律制度至关重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这样一个复杂、漫长而系统的项目显然需要良好的法律制度来保证其顺利进行。但是,目前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在这方面仍然落后。上面提到的收集信用信息的非统一标准就是很好的例子。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带头启动建立社会征信体系的联席会议机制。根据科学研究和评估制定的统一标准,政府应努力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

2.3缺乏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

信用缺失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甚至愈演愈烈。其背后的原因是缺乏对不诚实行为的明确惩罚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信用损失的成本小于信用损失的收益时,缺乏信用的人往往会违反法规和法律以追求收益。因此,建立清晰、可操作的失信行为惩罚机制,并确保失信成本不低于收益,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不诚实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建议建立一种奖励诚实行为的激励机制,以形成鲜明对比。随着这两种机制的实施,我们将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强制性信用体系。近年来,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有关的事件在中国屡见不鲜,大众媒体为揭露和报道这些事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样的事件仍然屡屡发生,据报道,一些企业和个人甚至重新回到违法之路,严重影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可能注意到一个事实,即目前没有对任何失去信用的企业施加严厉的惩罚。如果没有令其破产,则惩罚通常表现为处以罚款和要求整改,而新闻媒体的报道只会在人们对此事件表现出极大关注的特定时期内发布。实际上,收取罚款和要求整改这两种方法仅是在“当下”惩罚有关当事方,而不是给予持续的关注。除此之外,违反法律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失信企业的登记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及时更新。此外,我们还应在网络上公开这些信息,以方便人们访问,有效监控整个社会的不诚实行为,并大幅提升违反法律的成本。

3.关于完善中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议

完善中国社会征信体系是建立统一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石。信贷行业的发展不仅在于行业本身的业务。相反,面对中国信贷行业的现状,其未来发展还需要政府、法律、市场和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作者对中国信贷产业发展从法律、政府、市场和网络平台的角度提出了四点建议。

3.1完善中国信贷行业法律体系

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出现各种利益纠纷和行业规范,然后需要法律法规来统一市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阶段,美国重视法律在信贷市场中的作用。1970年,美国发布了《公平信用报告法》,标志着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走上了标准化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其他一些法律并迅速发展。美国分别在1996年和2003年对《公平信用报告法》进行重大修改。直到那时,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才得以形成。美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即以《公平信用报告法》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为核心,并辅以《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诚实信贷法》、《公平信用结账法》、《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用和贷记卡披露法》以及《电子资金转账法》等一些相关法律。就中国而言,尽管其征信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进展,但根据《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年)》,尚未发布专门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务院给出了相关规定和指导。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社会征信体系的法律制度。

3.2成立行业监管部门

中国信贷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规制还不成熟,因此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对各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协调和监督,以确保信贷市场的健康运行。目前,考虑到各种实际因素,中国人民银行最有能力承担监督信贷行业的责任。因为它拥有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绝对所有权,并且具有规范信用行业的良好技术条件。中国中央银行应当对所有地区在建立征信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明确指导,提出建议,并指导市场主体建立行业法规和市场秩序规范。

3.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促进信用机构发展

由于信贷行业的特殊性,它对协调信息资源,网络平台建设技术,资本投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市场发展的初期,让企业独自承担责任是不现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时需要政府参与信贷市场。首先,它应该在培训、技术、信息资源和资金方面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支持。此外,还应通过购买国有股份等方式支持一些大型信用机构,从而在短期内促进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自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应该引导国有资本主动出击,有序退出市场,让企业重返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市场自身的影响下自发合并和重组,从而加速信贷行业的成熟发展。

3.4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征信体系的基础是信用信息的收集。但是,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所使用的信用信息收集标准不同,导致各地无法共享信用信息。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基于此,平台有两种方式实现其价值:首先,确保用于收集和处理所载信用信息的标准是统一的,这将为构建全面信用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保证在所有地区共享信用信息,且平台开放管理。在信贷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人和企业可以从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4009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