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寺庙与领土:国际法院隆端寺案判决与地区争端判决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2022-03-11 10:03

英语原文共 5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关于寺庙与领土:国际法院隆端寺案判决与地区争端判决的影响

萨利 泰勒

简介

在泰国与柬埔寨边界仅占据了4.6公里的隆端寺,在吴哥更为有名的寺庙中仍保留着古高棉庙宇中重要的地位。即使这样,它一直是整个二十至二十一世纪巨大冲突的缘由。这场冲突在2011年夺走了平民和士兵的生命,并且迫使成千上万村民生活陷入混乱。

隆端寺案涵盖了文化遗产与边界划分的问题,它已经成为泰国与柬埔寨识别与自我引导的一个标志。1962年国际法院的判决本来是要解决领土争端的,然而却造成了导致更多冲突产生的模糊之处,使两国的政党都可以利用判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随后在2013年国际法院的解释中为各方围绕隆端寺的合作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两国为达到解决隆端寺冲突的长期解决而采取的方法可能会成为潜在解决东南亚其他区域冲突的前导,也会成为国际法院对跨国边界冲突案件有效解决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本篇论文的第一部分考察了冲突的历史背景,特别探讨了1904年的法暹条约、有争议的附件I地图以及两国随后的解释。第二部分分解了1962年国际法院的判决,并根据法律与文化分析提出了一些问题。第三部分概括了国际法院2013年的解释,说明了在国际法院中需要解决纠纷的需要。第四部分探讨两国的政治背景,特别是最近泰国的动荡局势,没有这些,对隆端寺争议的审查是不完整的。最后,第五部分为理论上解决泰国和柬埔寨冲突的潜在途径,以及第三方可以在任何此类决议中发挥的作用,并强调海事经济举措可以作为各国未来合作的模式。

  1. 历史背景

隆端寺是高棉建筑可追溯至11世纪的一个宏伟例子,它由许多圣殿组成,专门为印度教神湿婆而建,有许多800米以上的人行道和楼梯相连。虽然它并不如吴哥的寺庙那般被广为所知,但隆端寺与高棉建筑有一些共同的标志,包括作为众神之家的须弥山的风格化代表,以及对于搅乳海的描述。据此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这座寺庙“非常适合其建筑的质量,它适应了寺庙的自然环境和宗教功能,以及其雕刻的石头装饰的特殊质量”。

世界遗产地推荐机构国际古迹遗址委员会(ICOMOS)在对暹粒的着名遗址进行区分时发现,“隆端寺与吴哥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其不可分割地与其景观联系在一起。”这座寺庙位于柬埔寨和泰国边界的扁担山脉上一座1700英尺的悬崖顶上,可以看到下面平原的全景。 陡峭的地形和碎石路使得人们难以进入隆端寺; 但直到最近,一条专用高速公路将游客直接从寺庙带到泰国区康城,在寺庙对面的峡谷底部设有一个舒适的游客中心,使得从泰国进入寺庙变得更容易。

这座寺庙并不总是被认为是处在州际边界上,并且关于它如何成为冲突基础的讨论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整个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位于现泰国东北部的高棉领土与暹罗王国是一起存在。 1893年的法暹危机改变了长期的秩序,为现在称为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的国家构建了边界。

冲突发生时,法国经过暹罗军事要塞朝湄南河成功地驶过一艘炮舰,它停靠在大皇宫的范围内。 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但这一事件在泰国人民的集体意识和国家叙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为泰国与法国和受法国影响的国家包括柬埔寨在领土问题上的交往构成了一个长长的阴影。 这也形成了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泰国政治谈话中编织出的一种统一外交政策。

泰国独立于东南亚地区,从未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强国的殖民地,这也是泰国人民的骄傲之源。然而,该国在法暹危机时期意识到了法国的优越军事实力,面对欧洲国家寻求扩大其帝国到印度支那的努力,决定将高棉领土割让给巴黎的特使。

当暹罗开始重新谈判1893年与法国的条约时,隆端寺的地点首先引起争议。 在领土交换之后,包括恢复尖竹汶和达叻等省份到暹罗,以及将班迭棉吉、暹粒和马德望交给法属印度支那; 双方同意建立一个联合边界委员会,以确定各州之间的正式地理划分。

1904年条约第一条规定,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将沿着南森和湄公河流域之间的扁担山脉分流,另一边是南冕河。在流域之后,条约将隆端寺划在暹罗/泰国境内。 暹罗官员依靠条约的重要性来解决边界问题,并不太重视边界的实际制图。西方制图学对于非欧洲人仍然代表了一种“新领域的科技”; 暹罗官员既无法参与测绘或准确地解释法国制作的地图的结果。 此外,暹罗甚至没有认识到受空间条件限制的分界的需求,因为他们认为自然地理已经明确界定了这个界限。

从历史事后清晰的角度来看,这种对制图过程缺乏重视带来了严重后果。 尽管条约第一条以分水岭作为建立州际边界的参照点,但第三条规定由边界由两国代表组成的边界委员会制图。 由法国中尉伯纳德绘制的边境委员会地图由于暹罗人没有发挥官方作用, 显示边界沿着既定扁担山分水岭运行,直到它到达寺庙,此时它转入暹罗,在寺庙建筑群周围短暂地拱起,直到它返回到分水岭。 法国人并没有公布这个神奇的寺庙遗址,尽管暹罗能够看到完成的地图,但他们几十年来没有公开承认这种不符。

当1907年地图印刷和出版时,泰国政府正式对法国部长表示感谢,并要求增加副本分发给省长。 第一边境委员会在正式批准地图制作之前已经正式停止运作,因此目前还不清楚暹罗政府给予地图的法律权重。 尽管如此,暹罗政府并没有公然向法国人将隆端寺新的划界问题作为当时争论的问题。此外,还成立了第二和第三边境委员会以解决权力之间的额外划界问题。隆端寺没有被视为这些过程的一部分,大概是因为它已经由第一委员会作出了决定性的处理。 暹罗在1925年和1937年的额外柬埔寨边界谈判期间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最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在1947年的法暹调解委员会提出。

丹龙王子,当时的国王朱拉隆功的弟弟,1930年访问寺庙,首先提高了对暹罗政府的认识,认为边界的划分可能存在争议。王子是一名业余考古学家,领导着促进把高棉寺庙编入东北地区领土的工作。当他们抵达隆端寺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一个法国考古学家住在一间小屋里,法国国旗飘过了圣殿。 王子并没有向法国人公开宣布主权,但他在返回曼谷后与英国公使馆进行了磋商,询问法国不合理的表现是否值得关注。

在报道中,英国官方记载的是:我并不认为一个法国考古学家居住在这片区域的小屋子里能构成法国对于领土的一个声明,即使他手持国旗可能会加重事情的严重性,这时我们可以应该愿意等待并且观察后续发展。

随着暹罗开始进入现代化时代,国内政治动荡有助于重新界定公众如何看待与高棉领土的民族关系。1932年的军事政变成功地使人民党掌权。负责该党大部分宣传的人民党部长金良开始公开提及19世纪割让给法国人的老挝和高棉领土并称之为“遗失的领土”。他还用了生动的修辞形象称这些领土已经从国家的身体中截肢了。

谢恩▪斯特拉特教授认为,重新强调上个世纪领土的遗失是明显将这些定性为他所称之的国耻之一。他认为,这些言论被用来支持政变领导人关于君主主义者允许英国和法国把在官方上仍是独立的暹罗当作一个殖民地对待的控告。

他写道:“尽管保皇民族主义的历史学试图将注意力从君主政体的窘迫转移,但这关于lsquo;遗失的领土rsquo;新叙述产生了屈辱的形象。通过这样做,军政府希望将曼谷在1893年的耻辱转化为将公民与新国家联系起来的集体创伤。”

正是这种氛围之下,政党开始了民族统一的外交政策,并且,公众开始广泛支持收复高棉领土。暹罗在1939年正式成为泰国的国家时,该党继续为所谓的“曼谷柏拉图”(包括隆端寺在内的高棉领土)的统一提供支持。这夸张的文字战争为后来泰国在1941年入侵印度支那奠定了基础。

即使泰国在二战时期控制着这有争议的领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一员的法国仍旧坚持,返还曼谷柏拉图这块土地是泰国加入联合国的先决条件。1946年的华盛顿协议重新划定了1907年的领土界限。尽管可以争辩说,法国政府最有兴趣重新夺回吴哥的暹粒地区,以便在该地区建立文化霸权;但隆端寺在此事中很少受到关注。尽管如此,泰国政府坚持声明,泰国在二战之前对隆端寺就已享有主权。

柬埔寨1953年从法国独立,与此同时,泰国正在强调文化遗产的复兴,开始大规模复兴古王城素可泰。泰国趁此机会对隆端寺作出了声明,并在那里建立了派出所,并再次在寺庙上方升起了泰国国旗。

柬埔寨政府反对泰国占领寺庙的行为,并开始增加使用反映泰国人民党曾经使用的民族主义言论。当西哈努克被称作“独立之父”时,描绘泰国是入侵者并蒙恩于美国的政治标语与动画出现了。因此,隆端寺的收复成为了西哈努克接下来十年将结束的民族主义政治生涯的一项重要信条。

随后一系列有争议的双边谈判结束于1958年,当时柬埔寨宣布退出谈判并要求国际法院协助解决此事。虽然泰国抗议争议应由双边谈判解决,但最终泰国也同意由在海牙的国际法院来审理此事。

1962年,国际法院判定隆端寺归属柬埔寨,并要求泰国军队必须从未明确的“附近地区”撤退出来。尽管愤怒地回应了该判决,泰国还是同意返还该地。但一个惊人的举动却加强了此间的争议,泰国在那块地区的主权仍旧未受影响,泰国国旗也从未从寺庙之上降下,因为旗杆是由泰国士兵从地面上挖出来的,然后移到对面的悬崖上,那里的旗帜直到今日也依旧飞扬。

隆端寺在1970年时由于越南战争进入柬埔寨而受到了损害。讽刺的是,这个寺庙由于它在悬崖之上的全景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军事位置(如今叙利亚内战中的大本营在文化意义上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郎诺将军的士兵将隆端寺作为一个能便于观察到敌军入侵的军事有利地势。这里是与红色高棉经常发生小规模冲突的地方,最终它于1975年沦陷。1978年,越南人尝试通过侵略来推翻红色高棉,并与占领了寺庙的红色高棉军队进行了对战。在这个限定地区的游击战争持续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1998年,剩余的红色高棉士兵在隆端寺对柬埔寨政府投降。

二十一世纪初始,柬埔寨尝试消除仍保有的还在支配着他们古物的法国殖民文化,并在高棉寺庙和纪念碑上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标准。当时吴哥是柬埔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上唯一的世纪遗产地点,因此柬埔寨在2007年高声宣布将把隆端寺申报为世界遗产。然而泰国对此进行了反对并称两国应继续追查该寺庙的相关事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同意将对于隆端寺的决定推迟都下一年。

2008年,泰国外长诺巴顿与柬埔寨签署了一份共同声明,背书为搜寻遗产的方法。那时,在曼谷街头,国内政治动乱空前盛行,公众对此立刻做出了强烈反对。复兴的民族主义者对于隆端寺的热忱迫使诺巴顿辞职,因为他的某些角色显示出他似乎已经接受柬埔寨对隆端寺享有主权这件事。即使泰国已经正式地使隆端寺撤销了世界遗产的申请,但是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将隆端寺确认为世界遗产,并且将柬埔寨列为隆端寺的归属国同时也是该项目的主办国家。

2008年十月,在隆端寺发生了一起武装冲突。2009年,两个国家都提交了交叉声明,称对方已经通过开火造成对该地点的损害。在当时由印度尼西亚领导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尝试着对两国进行了调解,但是并未成功,因为泰国一再坚持这件事应该由双边谈判来解决。

2011年2月,一系列的武装冲突在隆端寺爆发,并导致了严重的意外事故,造成双方人民的死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寺庙的紧急任务确定了炮火的轰炸已经对寺庙造成了损害。

在小规模战争之后,向国际法院诉求驱除泰国军队,并要求国际法院对1962年判决作出说明。国际法院在对原判决作出重新检验时,都要求两国撤退各自的军队。

在2013年11月,国际法院重申了1962年判决,隆端寺属于柬埔寨,但认为没有必要说明原判决是否确定了两国之间的界限。这一判决为进一步纠纷的解决奠定了基础;虽然该判决被双方的分析师评价为一个双赢结果,但对两国来说都并不是一个特别让人满意的结果。

二、1962年国际法院的判决

1962年,国际法院仍旧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机构,并且无论是柬埔寨还是泰国都没有与第三方解决纠纷的足够的经验。也许是伴随着国际法院是由西方支配这样的想法,他们在此阶段表现出的不适都反映在了事实上,即使双方国家在他们的全权代表团中都有自己的国民,但无论是哪一方都不是由本国国民参与辩论案件。泰国代表为英国弗兰克·素恩斯基爵士,柬埔寨代表为美国前国务卿迪安·杰斐逊。

即使杰斐逊声称他的行为在只是作为一位律师在参与法庭辩论,但观察者们并没有忽略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政府一直对在地区上增强其影响保有浓烈的兴趣,甚至许多美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印度支那在他们不久的将来将会扮演什么角色。

而且,英国对于帮助泰国的热情只是为了合理地增强对法国在该地区影响的反击,毕竟英国公使馆曾经建议泰国在1930年对于寺庙周边环境情况保持冷静思考并等待观察后续发展,这件事是十分值得花时间回想的。有了这些微妙的建议,英国人可能不知情地为控制其盟友的举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以九比三的票数,国际法院称隆端寺坐落于柬埔寨主权之下的领土之上,因此泰国有义务撤退其军队,否则将警示“驻扎在寺庙或其附近的柬埔寨领土之上”。

在对柬埔寨的判决中,法院承认,1904年的条约的确是以分水岭作为原始的分界线,但它也非常尊重附件I地图,最重要的是,两国对地图采取的作为(或不作为)。虽然法院的结论是,地图在初期没有约束性, 尽管如此双方对地图的后续处理表明它已经在有争议的地区建立了边界,使得没有必要像泰国要求的那样考虑划定的线路是否符合分水岭。

法院审理时采用的是默许原则,认为泰国官方既然没有对地图做出任何行为,他们就该接受地图已经做出了精确的划界。主张“泰国提出此事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列举了一系列冗长的陈述,包括1925年与1937年的法暹条约,及1947年华盛顿与法兰西暹罗调解委员会的协定。法院解释的是泰国的默示“自然推断她接受隆端寺边界时的边界线,因为它是在地图上绘制的,与它与分水岭线的对应关系无关。”

法院还特别强调了丹龙王子1930年访问该寺的情景,法国驻地为柬埔寨毗邻省份迎接。 尽管这次访问的特点是非官方的,但法院认为暹罗“没有以任何方式作出任何反应”作为默认的解决办法。

泰国认为,该地图没有约束力,并且按照条约约定的分水岭线将该寺置于泰国。泰国虽然认为它从未接受过地图,但断言说,如果它这样做了,那么只是

全文共6278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663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