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育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当代现象外文翻译资料

 2022-04-30 10:04

汉语翻译

香港育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当代现象

丹尼尔T.L. Shek和Rachel C.F. 太阳

摘要

Darling和Steinberg(1993)提出了养育的两个维度。虽然全球养育方式是“对儿童传达给孩子的一种态度,并创造了一种表达父母行为的情感氛围”(p。493),但具体的养育方法是“由特定内容和社会化定义的行为目标”(第492页)。基于这个概念,父母养育在社会化背景下由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组成。父母的态度和相关行为以及社会化过程中的目标在不同的文化中差异很大。对文献的回顾表明,有关西方语言育儿的研究数量远远高于中国文化。使用搜索词“亲子关系”,对PsycInfo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8月,共有25,260次引用。另一方面,仅有548次引用使用搜索词“亲子关系”和“中国人”。由于中国人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研究的数量在科学育儿文献中大致不成比例。

现有的大多数育儿措施都是在西方制定的,主要采用英国的措施(Shek 2006a,2007d)。 针对这一观察,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西方育儿措施是否可以适用于中国文化。 如果我们假设育儿概念是普遍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制定针对文化的育儿措施。另一方面,如果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育儿观念和重点不同,我们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评估工具。 例如,Chao(1994)认为,西方对中国人养育特征的描述“相当民族中心和误导”(第1111页),并假设“训练”和“爱和治理”(关)是 中国人养育的本土习俗。 在这个背景下,本章分为两部分。 首先,我们描述中国传统的养育在香港的文化根源。 其次,我们重点介绍有关香港当代养育子女的观察。 基于这两部分,我们展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背景下父母养育方式的变化。

中国文化对香港育儿的影响

中国人的养育受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塑造,这种价值观源于儒教,佛教和道教。这些哲学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影响了父母如何教与孩子互动。为了了解当代在香港的育儿情况,有必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育儿方面的特点(Shek 2001; Shek and Lai 200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育儿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强调家庭和谐的概念。家庭中的和谐得到了强烈的支持,中国传统家庭强烈禁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Freedman,1961; Strom等,1996)。关于儒家“五大关系”的概念,强调家庭内部的和谐秩序。在“八项基本美德”下,和谐(平安)与和平(平安)是两大美德。和谐是指观察导致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行为规则(Shek et al。2013),而和平则表示冷静感。和平也指的是一种安静的心态,没有太多的思考生活的世俗细节。和平与和谐密切相关。 “论语”中有很多段落强调他的重要性。例如,实现和谐是观察仪式礼仪最有价值的功能(礼)。

除了强调儒家思想中家庭内部的和谐外,佛教和道教教义中也高度倡导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正如Shon和Ja(1982)所指出的,人们通过正确的行为和行为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元素可以在流行的说法中看到,“和谐是金”(义和团)和“如果一个家庭和睦相处,一切都会繁荣;如果有很多争吵,一个家庭就会枯萎“

其次,强调明确的职责,义务和规则,以调节个人家庭成员的行为,从而在更大程度上维护社会和谐(Ho 1986)。根据程(1944)的说法,中国传统家庭的家庭成员“为了维持家庭和睦而被分配到适当的位置”(第54页)。孩子被社会化以发挥适当的作用,并将集体利益视为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礼是礼乐的另一个核心美德,它指人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一般原则。孔子认为人性是好的,因此李的作用是通过强调和培育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和审美准则来引导人们走向道德生活(Shek et al。2013)。事实上,儒家思想中的一个理想家庭是“父亲亲情,儿子孝顺,哥哥友善,弟弟尊敬”的理想家庭。

第三,由于集体比个人重要,儿童通常个人空间很小。为了避免人际冲突,我们不再强调自我和情感的表达。因此,不鼓励儿童公开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孩子们也不愿意与父母争论。因此,“全面宽容”,“自我压制”和避免公开冲突是解决家庭问题的常用手段(Yang,1981)。

第四,要维护和谐,确保儿童按照自己的职责行事,严格的家长控制。除了绝对服从孩子之外,父母对孩子,特别是他们的儿子有很高的期望。通常希望儿童能够“根据人性”成长,并具有高度的道德品质,比如尊重家庭中的老年人。为了确保父母的期望得到满足,通常采用严格和坚决的纪律,特别是通过体罚,正如“孝子是棍棒的产物”所反映的那样。事实上,儿童在表现良好时没有得到回报,因为这被视为他们的责任。相反,如果他们做错了,他们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五,姓氏的连续性很重要,正如“希望儿子成为”龙“ - 高于其他人的文化信仰”所反映的那样(望子成龙)和“强壮的父亲没有弱点儿子“(虎父无犬子)。此外,还强烈强调家庭团结(Topley 1969),例如为家庭带来荣誉,而不是诋毁其良好声誉(Cheng,1944)。

第六,社会化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父亲角色预期与母性角色不同,儿子被认为比女儿更重要。这种强调反映在流行的说法“男人照顾家庭以外的事情,而女人照顾家庭内的事情”(南珠伟,女主人)。通常,只有男孩受过教育。从表1中汉字背后的含义可以看出,一个人被认为是活跃的(即有力量),一个女人被认为是被动和顺从的。在婚姻关系中,这种角色差异仍在继续,其中丈夫有望从事正式工作,妻子有望照顾家庭事务。此外,丈夫被认为是“家庭主人”(一家之主),而已婚妇女则被教导为“顺

表1汉字(男人,女人,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的起源和意义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楷書

(Oracle bone script) (Bronze script) (Seal script) (Clerical script) (Standard script)

Man

Woman

Man: “Field” and “Strength” (Active)

Woman: “Kneel” down and put hands on the abdomen (reserved and “shy”) (Passive)

Husband

Wife

Husband: Man with a hairpin on the head (formal work) Wife: Woman with a broom (domestic work)

Father

Mother

Father: One who holds a status object (head)

Mother: One who feeds the child (breast feeding – two nipples) (rearing child)

从丈夫”。父亲被视为家庭的主人,母亲有望照顾孩子的基本需求。此外,父亲还应扮演教师监督孩子的角色,以确保他们表现良好,因为有一种说法,“如果父亲没有教他就抚养孩子就是父亲的错”(养不教父之过)。

最后,由于父母至高无上,孝道得到了强烈的支持,正如所谓“孝顺排在所有行为之首”所表明的那样。特别提到父母双胞胎,孩子们被社会化,服从他们的父亲,例如“如果父亲希望孩子死亡,孩子不能选择不死”。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父母的至高无上,就像“世上没有错误的父母”(“天下无母”)。

杨(1981)在讨论中国养育子女的文化根源时强调了以下特征:(a)教导儿童依赖父母(依赖性训练); (b)鼓励儿童建立人际和谐,避免人际冲突(合格培训);(c)鼓励儿童自我抑制和自我牺牲以达成人际和谐(自我抑制训练); (d)强调自我肯定(谦卑训练); (e)培训儿童接受他们的命运(相互竞争的心理训练); (f)儿童因行为异常(处罚导向)而受到严厉惩罚;(g)父母的观点被认为比儿童的观点更重要(以家长为中心)。 Shek(2006a)指出,中国传统父母控制的主要特征包括心理控制(期望完全顺从孩子)和行为控制(高期望和严格纪律)。从现代养育的角度来看,这些特征(特别是心理控制和过多的父母期望)可能被认为对儿童的发展有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亲子文学与香港关系

有趣的是,尽管有关中国人养育的科学文献很少,但有许多关于父母如何教导孩子以及孩子应该如何在家庭中表现的中国古代着作。关于中国育儿的着作有两大类。首先,在中国文学的许多着作中强调强调孝道。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经典的24个孝道。在这部经典的经文中,提出了24例孝道。在这些情况下的关键信息是:(a)因为父母很好,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应尽力服从和服务父母; (b)天堂会帮助孩子履行责任。附录1中可以看到24个孝道故事的例子。

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有趣的特征是,许多家庭教育书籍(诸如“晏师家训”(偃师家训),“吴师父家书”和“家庭”郑师傅的教导“(郑氏家训)。在这些书中,指导方针父母对社会化目标和建议的育儿方法进行了概述。这些家庭教育书中的一个重点是家庭规则(家))以及儿童的行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受到管制(石和赖2000)。

这些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的期望和规则。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孩子应该如何在家庭中表现出来,并按照“为孩子做好学生和孩子(弟子规)”中所描述的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互动。

改变当代香港的养育方式

随着城市化和西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信仰逐渐弱化,包括对父母和老人的尊重下降,儿童自我中心的增加,传统集体主义中国信仰的弱化以及日益增长的当代个人主义信仰和青年文化(Shek 2006b)。 关于香港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以强调一些有关当代香港育儿的观点。

观察1:中国传统的育儿属性依然存在,但有逐渐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代香港的父母仍然拥有中国传统的养育子女的属性,但也观察到了变化。Shek(2007d)根据中国本土的育儿观念,运用本土发展的父亲控制量表和母亲控制量表,评估当代香港社会对父母控制的看法。这些发现可以在附录2和表2中看到。一些有趣的观察结果可以从结果中强调。首先,虽然大多数父亲在成熟度(项目1),服从(项目2),美德(项目3),尊重父亲(项目6)和尊重老年人方面对儿童有期望(项目12 ),出于家庭原因(项目4和5)的父亲对良好行为的期望并不令人满意。这一观察结果表明,虽然传统的父母期望仍然存在,但基于姓氏和荣誉的父亲期望正在减弱。其次,大约四分之一的父母父亲担任教师的角色不强(第8

表2中国父亲控制量表(CPCS)和中国母亲控制量表(CMCS)(石2007d)

中国孕产妇控制量表(石家庄2007d)

“非常同意”和“同意”答复的累积百分比

项目

CPCS (%)

CMCS (%)

我父亲期待我成熟(盛兴)

86.0

90.8

我父亲希望我能听话

89.7

93.3

我父亲期望我有良好的美德和行为

92.5

94.4

我父亲期望我有良好的行为,这样我就不会

51.7

54.1

给家人带来耻辱

我父亲期望我有良好的行为,这样他就不会这样

57.8

61.5

被别人批评为没有家庭教学(吴家娇)

72.8

78.4

我父亲期望我尊重他

41.1

47.9

我父亲的纪律严厉

74.4

76.5

我父亲总是教我如何处理一个问题

当我做错事情时,父亲要求我自我反省69.4 75.5

当我做错事情时,父亲教我(教训) 61.1 68.3

当我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时,他督促我努力

我父亲希望能尊重并且礼貌的与老人(张蓓)交流

74.8 84.6

93.1 95.9

项和第11项)。调查结果显示,与父亲教育子女的传统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当代家长在教育和监督子女(第9项和第10项)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第三,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被父亲要求自我反省(第9项),这表明父亲的养育并不需要。最后,与传统的中国重度训练相比,不到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父亲纪律严酷(第7项)。 对于母亲的育儿特征观察到类似的模式。 总体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家长在纪律和家长监督方面的严厉态度逐渐减弱,但中国父母对父母的期望依然很高。 此外,强烈的父母期望不会伴随严厉的父母纪律。

观察2:从“严格的父亲,亲切的母亲”到“严格的母亲,亲生父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7885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