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规模、信贷评估技术和小微企业信贷外文翻译资料

 2022-01-26 20:41:37

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银行规模、信贷评估技术和小微企业信贷

摘要:在现有小微企业信贷的研究范式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倾向于贷款给信息相对透明的大型企业,而小型商业银行则更加吸引信息相对不透明的小微企业。本文将突破该范式,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在特定借贷方式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从识别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开始,得出与研究范式相反的结论。笔者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并非在对所有规模企业的借贷方式上都具有同等的优势,并且这些优势并不随着贷款企业的规模扩张而单调增加。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我们发现这种借贷方式更加依赖于银企关系借贷,而小型商业银行在关系借贷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和大型企业的关系借贷。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评估技术、关系借贷、小微企业

一、引言

现有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研究范式更加强调大型商业银行为信息透明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的优势,以及小型商业银行为信息不透明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优势。因此,大型商业银行会充分利用他们在透明“硬信息”的定量分析优势,向大型企业放贷,如:利用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抵押评估和信用分级等进行比率计算。小型商业银行则主要通过对不透明的“软信息”定性分析以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如:小微企业的企业主和管理层对其企业本身和经营环境的个人理解。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范式,旨在分析银行规模和不同的信贷评估技术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考虑了大型商业银行利用“硬信息”分析技术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可能的优势,尤其是那些信息极不透明的小微企业,同时也考虑了小微企业通过资产租赁或抵押方式取得贷款的可能性。此外,本文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小型商业银行利用“软信息”分析技术向小微企业放贷的比较优势。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不完全与主流研究结论一致。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型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作用。在近期的金融危机之前,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技术仍停留在“硬信息”分析阶段。目前,银行业巨头,如美国银行,通过小微企业企业主个人信用等级等“硬信息”,降低其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标准。此外,最近研究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向其他国家的小型企业提供大量资金和其他服务,这些事实与来自银行监管报告的数据一致。我们在数据中发现,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为超过60%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该比例与他们在银行分支机构的占股比例相近。同样,2006年6月的报告显示,超过65%的100万美元或以下的商业贷款和超过68%的10万美元或以下的商业贷款是由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的。

我们的实证分析包括了美国小微企业、贷款给这些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这些贷款合同的特征以及其他数据来源。这些数据包括关于1811笔小微企业贷款的贷款合同、借款人、银行和银企关系等信息。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分析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在使用不同的贷款技术向不同规模的企业贷款时的比较优势。首先,我们识别了向小微企业放贷的五种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产品;其次,我们分析了银企关系在无固定资产抵押的纯信用贷款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方法比以往的实证研究更全面,后者通常要么确定一种或两种借贷方式,要么利用完整的贷款组合来衡量银企关系。本文的研究还考虑到不同银行规模对不同规模企业贷款的比较优势差异,并按银行规模、信贷评估技术和企业规模研究小微企业贷款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当前的模式下,大型商业银行在使用“硬信息”信贷评估技术(也称为基于交易的借贷)方面通常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下面将讨论这种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假设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人员使用主要基于“硬信息”的贷款技术做出贷款决策,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贷款人员会依赖具有技术代表性的财务报表对“硬信息”进行研究。相比之下,本文假设大型商业银行并非在所有“硬信息”分析评估领域具有同等的优势,因此,基于财务报表的借贷并不能完整代表整个商业银行的“硬信息”评估技术。

传统的财务报表信贷评估技术分析假设意味着大型商业银行在“硬信息”贷款评估技术方面的优势会随着贷款企业的规模扩张而增加。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财务报表的质量随之提升,更加适应商业银行的“硬信息”评估方式。然而,本文却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商业银行的这种比较优势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如果财务报表借贷分析方式并不能完全代表“硬信息”信贷评估技术,大型商业银行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借贷优势也会不同。

当前的研究范式还认为,小微企业更加适应小型商业银行“软信息”评估分析技术。他们认为,小型商业银行的贷款人员在利用“软信息”定性评估企业信用水平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例如对小微企业企业主或企业的个人主观判断。特别是在信用评估中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诸如企业主个人信用的判断,会影响银企关系借贷。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型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关系借贷的比较优势与企业规模的联系。

本文的主要实证结论是:

(1)各大商业银行在抵押贷款借贷方面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意味没有单一的评估技术可以代表所有基于“硬信息”的贷款;

(2)通过对大型商业银行在“硬信息”评估技术的量化研究,该比较优势不随着贷款企业的规模扩张而增加;

(3)小型商业银行在银企关系借贷中具有比较优势,但该优势对大型企业最为有利。

上述所有的主要结论对学界来说都是新的,并且与传统的该领域的范式研究相悖。

论文的剩余部分将如下安排:

第二部分回顾了相关文献,并指出本文的贡献。第三部分对所选数据描述并阐释本文分析对小微企业信贷评估技术的分析方法。第四部分展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在第五部分给出实证结论。第六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

二、参考文献及本文主要贡献

当前对小微企业信贷评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硬信息”分析技术和“软信息”分析技术两个方面。根据目前的研究范式,“硬信息”通常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基于该假设,学者们常常得出“硬信息”评估分析技术最适合服务于信息透明的大型企业和拥有高质量财务报表的小微企业。因此,当前的范式研究中,有如下结论:随着企业规模和企业信息透明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往往会从“软信息”评估转向“硬信息”评估技术。

当前研究范式中对信贷评估技术的假设可能导致偏差或误导性的实证结论。在现有的大多数研究中,学者们并未单独确定贷款银行各自的信贷评估技术,相反的,他们仅仅关注关系借贷的“软信息”分析方法。这些研究通常通过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关系借贷较“硬信息”具有优势的佐证,如关系的覆盖面和紧密程度。这种做法有效地将“硬信息”评估技术组合在一起,因而最多只能反映各个商业银行借贷方法的平均影响,无法准确衡量基于财务报表的借贷或任何其他基于“硬信息”分析评估的效果。

此外,对基于“硬信息”的评估技术的衡量效果可能因为无意包含非关系借贷的“软信息”而产生结果上的偏差。本文假定,所谓的“软信息”评估分析技术即为“借贷判断”,即商业银行的贷款人员基于自身经验和训练,利用任何可得的“硬信息”和“软信息”进行的借贷与否的判断。虽然贷款人员的判断对所有的贷款来说都很重要,但它可能是某些企业,尤其是没有坚实“硬信息”和缺乏紧密银企关联的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借贷依据。当剔除了“借贷判断”因素的“软信息”评估分析方法表明,其衡量出的关系借贷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基于“软信息”的评估技术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逐渐认识到了基于财务报表判断借贷与否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基于“硬信息”的评估分析方法,特别是一些其他的“硬信息”可能适合于评估一些规模极小、信息极不透明的企业。举例来说,即使企业的整体质量信息非常有限,只要企业的信用评分足够好(主要基于企业主的信用历史),小微企业的信用评分也可以用于贷款时的信用评估。同样,当企业拥有可以出租或抵押的优质固定资产(房地产、汽车或设备)时,即使基于其他“硬信息”或“软信息”判断出的小微企业的透明度不够,也可以使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来扩大信贷。

在Berger和Udell(2006)的研究框架中,商业银行采用的信贷评估方式包括对财务报表、固定资产、其他资产、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硬信息”评估,以及对与小微企业关联关系的“软信息”评估。所有的评估方法都采用了“硬信息”和“软信息”的结合,但具体采用那种方法需要信用筛选、监管的主要需求决定。综上所述,基于财务报表借贷的主要数据来源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基于固定资产抵押或质押贷款的主要数据为房地产、机器、设备的评估价值,基于其他资产贷款的关键数据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价值,基于小微企业信用等级的借贷则更多依赖于小微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历史和企业其他的有限财务数据,基于关系借贷的关键为贷款人员的主观判断。

最近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学者们开始关注特定的一种或两种借贷评估技术,而非简单低从关联程度的角度将关系借贷从“硬信息”评估技术中剥离。具体来说,一些学者(Frame et al.,2001;Berger et al.,2005;DeYoung et al.,2008)开始关注美国银行是否、何时以及运用何种方法确认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这些研究证实了商业银行利用“硬信息”评估分析技术给予小微企业贷款或改善小微企业信息池的可能性。日本的学者(Kano et al.)通过研究小微企业提供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在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中的作用,发现当商业银行从关系借贷角度转向财务报表借贷评估时,小微企业的经审计财务报表作用也很小。

当前的研究范式还涉及到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在确定其在不同贷款技术中的比较优势方面的作用。大型商业银行被认为在“硬信息”评估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它们在“硬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方面具有规模效应,并且能够量化并分散与之相关的投资组合风险。相反,大型商业银行由于组织结构的庞大和交流途径的繁冗,在“软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方面具有不利地位(Stein,2002)。基于“软信息”的借贷往往也和金融机构内部的代理问题相关,因为贷款人员本身为贷款信息的数据存储库;但这种信贷评估方式给层级较少(Berger和Udell,2002)或银企关系更为紧密的(Liberti和Mian,2009)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优势。

本文从三个方面突破了现有围绕“商业银行信贷评估方式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的研究范式。首先,我们考虑到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各自可能的单个“硬信息”评估技术优势。正如上文所述,所有的“硬信息”评估或多或少会同时考虑“硬信息”和“软信息”。因此,对于某些“硬信息”评估技术,大型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可能会被“软信息”的使用弱化或抵消。例如,商用房地产的银行借贷评估是以房地产价值评估为基础的“硬信息”评估,但获取或处理评估价值时会有重要的“软信息”支持;若大型商业银行仅在价值评估方面具有轻微的比较优势,而小型商业银行在“软信息”部分由于贷款人员对市场和商业条件的熟悉具备显著优势,这意味着大型商业银行在“硬信息”评估方面的优势不再。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分析了大型商业银行在不同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中是否具备同等的比较优势。

其次,我们考虑了因借款人规模的不同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评估技术比较优势的不同。特定的技术优势可能因企业规模的不同而变化,因为由于企业规模的不同,“软信息”和“硬信息”的重要性相对水平也不同。在上述的商用房地产贷款的例证中,评估资产评估价值以外的“软信息”的效力也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收集“软信息”的成本很高(Diamond,1984),只有在已收集“硬信息”的情况下,成本收益效应才体现出来。对于银企关系借贷来说,获取“软信息”的价值也与企业规模有关。最近关于小微企业的证据表明,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关系价值可能随着小微企业的贷款信用评分方式的应用而改变(Berger et al.)。

第三,本文分析了基于固定资产价值评估的“硬信息”评估方式,关系借贷对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的影响。为了在本文的分析中完成这一步骤,我们分析了无固定资产抵押的纯信用贷款,正如在下一部分所解释的,我们认为,在“硬信息”充分可得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较“软信息”评估分析方式更愿使用基于“硬信息”的评估技术。因此,我们剔除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信贷额度,因为这些贷款可通过固定资产的价值发挥安全保险的作用。这是从银企关系出发,分析不同规模银行的比较优势的重要一步。当固定资产抵押的信贷额度包含了关系借贷的因素时,借贷结果可能会有重大偏差或误导。我们的分析提供了与关系借贷有关的大、小型商业银行信贷评估技术的比较优势的测试。

三、数据选择及信贷评估技术

在这部分,我们描述了关于小微企业的数据和研究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时使用的一些信贷评估技术。虽然为我们无法确定商业银行可能使用的所有技术方法,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方法能够促进当前该领域研究范式的发展。在本文的研究中囊括商业银行的信贷评估技术,我们有能力评估在使用特定类型的“硬信息”和“软信息”评估分析时,大、小型商业银行各自的比较优势。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为1998年的小微企业金融调查(SSBF),该调查收集了美国小微企业(员工人数低于500)的信息。由于我们对作为中介机构的贷款机构的组织形式感兴趣,我们首先将小微企业的数量缩减至能与提供信贷的商业银行匹配的数据,因此我们合并了1998年SSBF的小微企业数据和1997年财政决算报告中的银行数据。虽然有些企业融到来自其他金融中介的资金,但在本文中只关注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因为商业银行是唯一使用几乎所有主要信贷评估技术的金融中介机构,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代表性。并且,银行也是小微企业的最主要和最依赖的融资渠道,至少一部分银行能够为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贷款资金。此外,我们还将1997年存款汇总数据和市场特征结合分析。

下文中,我们进一步将样本缩减至仅包括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步骤一)和无固定资产抵押的纯信用贷款(步骤二)。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两个样本,是因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和无固定资产抵押的纯信用贷款分别代表了较为纯粹的“硬信息”评估和“软信息”评

全文共17350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70]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