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草药: 系统评价的方法学综述外文翻译资料

 2022-04-14 21:01:07

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草药:

系统评价的方法学综述

摘要:

背景:数百年来,中草药一直用于治疗中国和东亚的高血压。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中草药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系统评价进行了概述:

1)总结这些评价的结论;

2)评价这些评价的方法学质量;

3)评价对效果的信心对每个结果。

方法:

我们全面搜索了六个数据库,以检索从初始到2015年12月31日的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草药系统评价。我们使用AMSTAR评估纳入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并且我们将每个结果的证据质量归入纳入评价GRADE方法。

结果:

共纳入12项系统评价,结果为31项,其中11项系统评价着重于中草药联合常规药物或简单中药与简单常规药物的治疗效果。在AMSTAR的11个项目中,最低质量是“提供先验设计”项目,没有评论符合这个项目,下一个是“陈述利益冲突”项目,只有三个评论符合这个项目。 AMSTAR的5篇评论得分低于7分,这意味着整体方法学质量相当差。对于GRADE,在31项结果中,无证据(0%),中度证据3份(10%),低19份(61%)和极低9份证据(29%)的证据质量较高。在五个降级因素中,偏倚风险(100%)是纳入评价中最常见的降级因素,其次是不精确性(42%),不一致性(39%),发表偏倚(39%)和间接性(0% )。

结论:

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较差,证据质量较差。在临床实践中对这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时,医师应该谨慎。

关键词:

中草药,原发性高血压,概述,GRADE,证据质量,方法学质量。

背景:

原发性高血压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改变有关,这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中风,外周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和死亡率。然而,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1]。原发性高血压通常定义为收缩压(SBP)ge;140mmHg,舒张压(DBP)ge;90mmHg [2,3]。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每年有700万人死于原发性高血压[4]。此外,40至70岁人群中SBP每增加20 mmHg,DBP增加10 mmHg(范围从115/75至185/115 mmHg),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加倍[2 ]。

目前的做法着重于实现低于140/90的目标血压水平,这被认为有助于降低中风和心肌梗塞的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然而,虽然高血压导致心血管不良后果,但降低血压至低于该任意值并不令人信服地显示出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5]。这一发现突出了寻找安全有效治疗预防高血压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重要性。

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将副作用降至最低。利尿剂,beta;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通常用作抗高血压药物[6-8]。虽然有许多不同的降压药物可供使用,但约三分之二的接受治疗患者的血压水平尚未达到目标水平[3,9]。即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10]。

几个世纪以来,中草药一直用于治疗中国和东亚的高血压。它通常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几种(通常超过10种)草药的组合。了解中草药对血压的影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可能是有价值的。目前关于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系统评价有多篇,表明与传统治疗相比,中草药(如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效且安全例如利尿剂,beta;-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ACE抑制剂)[11-13],但证据质量尚不清楚。为了确定中草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概述(1)总结这些评论的结论,(2)评估这些评论的方法学质量,以及(3)评估信心对每个结果都有影响。

方法:

检索策略对PubMed(1950年至2015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80年至2015年12月),中国知识资源综合数据库(1980年至2015年12月)和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5年12月)进行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的搜索策略由相关的MeSH术语组成,这些术语根据各自的数据库进行了调整,并可根据要求提供。使用文字“中草药”,“中药”和“替代药物”搜索目标评论。只有英文和中文文件被包括在内。附加文件显示更多搜索策略详细信息(请参阅附加文件1)。

选择评论:

我们纳入符合以下标准的系统评价:(1)评价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2)提供了明确界定的临床问题,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和(3)总结了至少一个期望结果的结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提取,翻译和重复信息的系统评价被排除在外。

数据提取:

两位评论员(ZXK和FMX)使用标准表格从纳入的研究中独立提取信息。我们只有在缺少特定数据的情况下才使用原始研究报告我们提取了以下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出版年份,检索策略,纳入标准,质量评估方法和结论

纳入研究和参与者的数量

使用的药物,剂量和配方(如果配方可用)

结果(包括理想的结果和不良事件)

评估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

方法学质量

我们使用评估系统评估(AMSTAR)[14]的方法学质量来评估纳入评估的方法学质量。两位研究人员(ZXK和FMX)独立评估了每篇评论,第三位作者(LYD)解决了任何分歧。对于每个项目,根据AMSTAR的判断标准分配“是”或“否”的判断。附加文件提供了评分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的标准(参见附加文件2)。 “是”的数量将被计为AMSTAR的总分,这可以反映整个方法的评论质量。如果总分低于7分,表明整体方法学评价质量差。评估过程基于以下11个项目:

是否提供了先验设计?

是否有重复的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

是否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

是否包含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而不考虑发表语言?

提供了一份研究清单(包括和排除)吗?

纳入研究的特点是否提供?

纳入研究的科学质量是否被评估和记录?

纳入研究的科学质量是否用于制定结论?

研究结果是否合适?

是否评估发表偏倚的可能性?

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证据质量

证据的质量反映了估计效应的可信度足以支持某一特定建议的程度[15]。每个结果的证据质量均由两名评价员(ZXK和FMX)独立评分建议,评估,开发和评估(GRADE)手册[15]评级,第三位评审员(LYD)解决了分歧。 GRADE将证据质量分为四个等级:高,中,低和非常低(表1)[15]。评级过程基于以下五个降级因素。

i)基于系统评价所包括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估偏倚风险,并考虑分配隐藏,致盲,不完整的结果数据,选择性报告和其他因素[16,17]。在这篇评论中,我们评估了所纳入评论的作者依赖于偏倚评估风险的因素。

ii)根据系统综述中报道的chi;2检验和I2统计结果评估不一致性(即异质性)。如果I2gt; 50%,P lt;0.05,异质性不能通过亚组分析或Meta回归来解释,则证据质量降低[18]。

iii)间接性定义为在以下四个方面之一进行间接比较:人口,干预,比较和结果(PICO)。这四个方面是根据感兴趣的目标PICO来判断的[19]。

iv)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以不同方式评估不精确性。对于二分类结果,如果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为真,证据质量降低:[1]事件总数少于300,或(2)合并的95%置信区间(CI)风险比/比值比包括1和0.75或1.25。对于持续的结果,降级的原因是(1)总人口数小于400,或(2)汇总平均差/加权平均差的95%CI包括0和-0.5或0.5。

v)通过漏斗图和Egger#39;s测试评估发表偏倚。双尾P值lt;0.05被认为表明发表偏倚。当系统评价中只有少数研究纳入时,发表偏倚难以用漏斗图或统计检验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搜索方法,搜索数据库,是否使用了过滤器,以及包括未发表的研究和灰色文献(会议摘要,协议和书籍)[21]来评估发表偏倚。

对于每个降级因素,分配了“否”,“严重”(降级一级)或“非常严重”(降级两级)的判断。从一开始,所有结果的证据质量默认为“高”;评分后,每个结果都得到高,中,低或非常低的质量水平。

数据分析

对所纳入的评论进行了叙述性描述。我们列出了各个评估级别的摘要,列出了上面列出的所有结果。如果结果在综述中进行荟萃分析,我们提取并报告了汇总的效应量。如果没有报告效应量的定量汇总,或者单项研究报告了结果的描述性结果,我们使用标准化的语言报告了这些结果,表明了效应的方向和统计显着性。对于持续的结果,我们使用加权平均差异(WMD)和95%置信区间(CI)汇总数据,如所纳入的评论报告。对于二分类结局,我们提出了适当的风险比(RR)或优势比(OR)和95%CI。

结果

电子数据库共有2260条记录。删除重复项目后,通过标题或摘要筛选了1477项研究,并通过全文评估了422项研究。最后,本文综述了12篇有关中草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综述[11-13,22-30](图1)。

包括评论的描述

在所包含的12篇评论中,所有评论均以中文出版,发表时间为2006年至2014年,最近5年发表83%[11-13,22-26,29,30]。四篇评论[11,12,22,23]报道了患者的年龄,一位[23]报道了随访时间。只有一篇综述比较了中草药和传统药物[13];其他的中草药联合常规药物与单一常规药物比较。 9篇评论[13,22-28,30]采用Jadad量表,三项[21,23,24]使用偏倚工具[31]的风险来评估评估中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表2显示了所包含的系统评价的特征。

所包含评论的方法学质量

AMSTAR量表用于评估纳入评估的方法学质量。所有包含的评论都没有提前注册[11-13,22-30]。五篇评论[24,25,27,28,30]没有提供搜索策略,它们不能尊重文献选择和数据提取的过程。五篇评论[23-27]没有搜索灰色文献,两篇评论[27,29]没有提供包括和排除文章的信息,6篇评论[24-27,29,30]未提供基本信息包含的文章。此外,一项综述[30]没有适当解释研究结果,有4篇评论[11-13,28,30]没有评估发表偏倚,有9项研究[22-30]没有说明利益冲突。表3显示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干预措施的效果

降压作用

7篇评论[11,13,22-24,27,30]分析了中草药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其中5篇综述[22,24-26,30]表明中草药联合常规药物疗效优于单一常规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0.05)。中药材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常规药物[11](OR = 1.19 [1.12,1.26],证据质量中等),六味地黄丸加常规药物[13](OR = 1.16 [ (OR = 4.69 [2.58,8.53],证据质量低)和针灸加常规药物[27](OR = 2.63 [1.99,3.47],中等质量证据),天麻钩藤饮加卡托普利[23] ],证据质量低)。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图2。

降低SBP和DBP效应

三篇综述[25,28,29]分析了用中草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水平的变化。三项综述均表明,中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SBP的疗效优于单一常规药物。中药和常规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中药及常规药物的收缩压[25](WMD = -4.15 [-7.70,-0.61],证据质量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降压药[ 28](WMD = -12.3 [-13.52,-10.54],证据质量低)和天麻钩藤饮加血压药物[29](WMD = -4.33 [-8.44,-0.22],证据质量低)。然而,只有一篇综述[28]显示了DBP的有益结果[WMD,-7.98(-8.85,-7.12),低质量的证据](图3)。

中国传统症状改善

三篇评论[11,22,27]分析了中国传统症状的改善。所有评论表明,白术白术天麻汤(OR = 1.47 [1.28,1.58],证据质量低),天麻钩藤饮(OR = 1.41 [1.24,1.59],低

证据质量)和针灸(OR = 4.55 [2.79,7.42],证据质量低),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优于单一传统医学对传统中国症状的改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lt;0.05)(图2)。

不良事件

五篇评论[11,12,22,23,28]评估了与中草药联合常规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头痛,肿胀,心悸和嗜睡。两篇综述[23,28]报道中草药(天麻钩藤饮和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安全的,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其他调查结果摘要

一项综述[26]表明,阳血清脑颗粒联合常规药物对高血压性头痛(RR = 1.37 [1.27,1.47]),高血压

全文共7149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398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