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调背景下成都乡村城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2022-04-27 08:04

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附录A 译文

城乡协调背景下成都乡村城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乡村和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近几年城乡协调背景下的制度管理,编制方法和实施机制等方面着手研究成都的乡村和城镇规划。本文旨在揭示成都实践的特点和模式及其对未来乡村和城镇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城乡协调;成都;村镇规划

1.介绍

为了限制近年来城乡差距的扩大,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个农村问题被列入中央政府的首要议程。相信城乡协调可以为打破困境提供彻底的解决方案。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早在2003年,成都地方政府就开始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方针。 2007年,成都市被国家政府正式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七年的实践,成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地,它的城市道路规划一直在积极寻求匹配的发展路线。本文分析了成都市城乡协调工作中的村镇规划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成都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和经验。最后,文章探讨了这种经验如何为成都新一轮发展战略的统筹城乡规划带来前景。

2.传统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下所示。

2.1 不健全的法律和法规

2008年之前,城市规划法和村镇“规划和建设条例”是中国城乡规划的立法基础。在这两次行动的指导下,中国在城市规划和乡镇规划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城市化加速,这些行为暴露出其局限性。 2007年颁布了“城乡规划法”,提出城市道路规划应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城镇规划,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五大类。这是乡镇首次纳入法定规划范围,村被列入总体规划体系,标志着传统城市规划体系逐步过渡为一体化城乡规划体系。即使如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中,中国城乡协调规划在村镇规划体系和立法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详细的支持性规范,法规或文件; 宽松的计划管理监督; 以及公众参与不足。这些缺陷需要通过未来的实践来改善。

2.2 计划编制的后向技术标准

目前的乡镇规划标准以“城镇规划标准”(GB90188-2007)和“城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为前提。首先,由于这两个规划标准提供的土地使用类别过于详细,因此可能会在实践中频繁调整,从而增加管理成本; 另一个问题在于优先考虑施工指导的总体布局。其次,由于上述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标准。关于公共设施和土地使用规模,市政设施通常可以随机分配。因此,规划机构可能会盲目识别设施类型和规模。第三,由于技术标准的不完善和机构规划水平的不同,编制结果很容易偏离实际,使得计划在实践中不可行。

2.3 不协调的上层和下层计划

由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侧重于计划地区的土地和空间利用,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通常优先考虑城市而非农村,特别是城市的扩张和发展。现有的计划显然表现出对城市的偏好,而农村则基本上被忽视。在传统的城市体系规划中,城镇通常用点表示,导致乡镇体系难以融入城市体系。此外,在核心城区的土地平面布局图中,周边地区通常被简单地视为城市的生态绿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目前的乡村和城镇规划与上层规划并不完全一致,城乡规划也是分散的。村镇规划覆盖面狭窄,未得到认真对待。同时,它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因为它可能受到实际项目的很大影响。

2.4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约束

由于乡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乡镇规划重视不够,乡镇规划编制管理滞后,人才短缺。村庄和城镇规划往往不存在或不恰当地进行。这些规划通常把总体规划放在建设计划或城乡协调的优先次序上,导致对乡镇建设的指导和控制不当。另外,由于城市规划主管部门难以到达农村,由于缺乏乡镇规划和管理不当,导致城市村庄和随机占用耕地等诸多问题。

3.在城乡协调的背景下探索成都的乡村和城镇规划

3.1 现状

像中国的其他大城市一样,成都拥有超过1000万人,人们在12400公里的土地上2。由于农村是其领土的绝大多数,超过一半的成都人口是农民。 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成都市14个区(市,县)共有238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 除县城总体规划覆盖的30个重点镇和40个镇外,全国共有168个常设镇(含27个乡镇)。 这些乡镇共有398万居民,其中非农业人口76.2万人,城市化水平为19%。

目前,除基本条件好,发展势头强劲的金融支持的重点城镇外,成都绝大多数乡镇都存在发展不足,特色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度高,规模小等问题秤。由于缺乏资源和充分的发展基础,大部分普通乡镇尚未培育出生气勃勃的能力。特别是2003年城市产业聚集到工业园区后,普通乡镇由于在人员,资金,基础设施,生产力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已不具备工业发展的条件。因此,大多数成都的周边村庄都依靠特色农业或旅游发展,而其他地区由于缺乏这种条件,其发展方向尚不明确。由于人口外流,一些乡镇的大多数永久性居民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由于建设需求较少,这些村庄从资源分配和政策中受益较少; 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环境相对落后。

3.2 发展机会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转变为“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轨迹,从大城市的动力开始到周边农村地区。同样在2003年,成都实施了城乡协调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化,赋予农民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和发展机会。“成都实践的最大亮点是其综合设施,协调发展,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全覆盖“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城市通行的双重制度,并赋予村民更加均衡的租赁权,传统的农村权利制度正在重建中近几年来,成都进行了产权关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行新型的村级管理机制; 对农村土地进行了全面整治; 完善重点领域或关键环节的试点项目。通过一系列措施,成都的经验在深化中国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3.3 规划探索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和依法治国的基础。从成立之初,成都城市道路协调发展战略明确将规划确定为重点和基础,在科学规划的领导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因此,早在2007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之前,成都市就已经将城市规划转化为城乡规划。成都提出的“全覆盖”的规划理念是打破行政边界,统筹规划成都市科学布局, 调整和优化城乡功能结构,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最终形成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基础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布局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政策为特征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由于乡镇规划是“全覆盖”的重点和难点,成都试图探索一种更符合实际的新的乡村和城镇规划思想。通过灾后重建和农村综合整治,成都市在重点镇,郊区城镇,旅游城镇等资源型城镇规划编制工作中取得了较大成效。下面列出成都市乡镇规划的主要做法。

3.3.1 系统创新

2009年10月,“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颁布实施。根据统筹城乡规划,“条例”将成都的城乡规划定义为多层次:城市总体规划,县城镇城乡统筹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 规划以城市系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综合布局为目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的“全覆盖”规划系统需要得到高效“全覆盖”管理和监督系统的支持和保证。在探索过程中,成都制定了“加强两头,简化中间”的机制。该机制是加强规划编制,监督和评估,并简化和授权审批和实施程序。 在此框架下,制定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机制,以“协调规划,区域管理,多层次审查,监督提升,全市覆盖”为特色。以村镇规划编制为例。根据“城乡规划法”,乡镇总体规划首先由乡政府编制,然后提交上级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成都市城乡规划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成都重点城镇总体规划由区,市,县政府编制,由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指导,成都市农村规划委员会,最后经成都市政府批准; 在普通乡镇规划方面,应向成都市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征求书面意见,报区,市,县政府批准。根据以前的编制审批程序,大邑县政府批准后可以尽快实施城镇总体规划,而成都市的行政法规规定,总体规划必须经过几个阶段,包括县级政府的初步审查,向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提交报告,成都市计划委员会进一步审议,并由成都市政府最终批准。在这个更加严格的程序下,该计划得益于多方意见,不仅加强了与宏观区域计划的一致性,而且充分协调了区(市),县,镇等多重利益。这样,计划成果得到了加强。2010年11月,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省。土地为居住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警察局,镇政府中学幼儿园,综合服务中心休闲设施,消防局,养老院乡镇诊所水柔软的植物邮局和电信长途长途汽车站加油站。35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广场和停车场混合用地(老城)建设用地公共绿地保护性绿地农田和森林水道规划边界块边界道路边界。

建成的道路步行步行。

3.3.2 编制技术和方法的创新

(1) 改进计划体系

作为成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乡镇正在逐步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边界,并正在改变以往以“城区”或“城区”为重点的城市规划模式,中心城市“。根据城乡规划”五阶段体系”,成都市丰富了城市体系规划的内容,将城乡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回应城市精神和农村计划法。为此,成都的规划实现了从全区域,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新城市(地区,城镇和县),小城镇,城镇到住宅区的全面空间覆盖。根据行政管理框架和当地条件从不同层面进行管理,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法定规划的不足。

(2)探索新的编译技术模式

在城乡协调的背景下,乡村和城镇规划不仅要适应乡镇发展的现状,成都市大邑县新昌镇总体规划设立了村民计划员的职位,这个职位是通过多种手段招募的。第一批50个村规划人员分配到重点镇或试点镇,以提高乡镇规划实力。这些规划人员由区县政府统一标准招聘和任命,从事全乡乡镇规划,为乡镇政府规划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随着农民灾后重建和农村产权改革日益强化,农村规划人员必须充分调解政府,农村居民,投资者和各部门的意见和利益。事实证明,村规划者不仅可以传播城乡规划和建设的概念,还可以参与决策,同时确保乡镇规划编制的技术素质。因此,村规划者是成都七年来统筹城乡规划实践和灾后重建成功经验的结果,是体制创新的结果。村规划师帮助建立和完善了基层管理体制,应对了基层薄弱规划。但是具有前瞻性,这意味着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编译技术模式来支持它。 2010年,为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成都市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和“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指导意见”。这两份规划指南对乡镇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和深度有明确的要求。在编制方法方面,指导方针强调精简不同层次的计划机构,突出重点,优化标准。以城镇规划编制为例,该指导方针致力于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施工设计整合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五计划,一介绍,一补”,以便更好地满足普通乡镇的发展要求(见图2)。 对于县级计划部门和乡镇政府来说,指导方针可以提供科学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对计划制定清晰的概念,方向和要求; 对于规划机构来说,这些指导方针是编制计划时必须遵循的技术文件。 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规划编制过程就可以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 有了这些指导方针,计划编制和审查就可以避开弯路,然后可以集中主要力量来解决核心问题,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计划质量。

(3) 创新的规划内容

成都的乡村和城镇规划打破了城市区域优先于周边地区的传统模式,是针对整个乡镇的行业,景观和形态的全面规划。在此基础上,成都提出“特色景观”作为乡镇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力求形成鲜明特色,突出产业特色。该规划承认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通过产业规划,新功能植入和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驱动力,让农民安居乐业。例如,在崇州市街子镇进行“5.12地震”后重建,总体规划不仅开发了旅游规划的更多内容,包括定位街头镇旅游品牌,设计旅游线路,以及规划项目,但也提出了旅游城镇品牌和形象建设的建议,这些都是为了使规划更具操作性。 通过实施总体规划和具体项目,规划有助于提高街头镇的知名度,增强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型城乡形态,成都乡村城镇规划旨在促进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乡村景观,希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景的城镇。该规划特别针对当前的建设规划,致力于加强对城市形态和景观的控制和指导。以浦江县朝阳湖镇为例。由于县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街区被纳入城市设计和景观改造规划,这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成为近期的重点。设施规划(如市政公用设施)致力于乡镇和城市地区的平等通道。通过乡镇规划,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扩大的公共设施体系,根据不同的管理水平和标准,对不同的施工标准和控制要求进行均衡分配。在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市政府提出了重点城镇“1 17”,普通城镇“1 13”,新型农村社区“1 13”。

3.3.3计划实施创新

在新的驾驶模式下,成都的乡村和城镇规划仍然非常实用。 乡镇政府通常委托的以前的乡村和城镇规划更多地反映了委员或地方规划和建设当局的想法。 但是,新的驾驶模式鼓励各方在编制乡村和城镇规划时进行调解。 因此,规划师需要充分协调政府,农村居民,投资者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利益。 特别是对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灾后重建规划和乡镇规划,其方案需要尽快实施,规划不再局限于乡镇布局,而是需要大量工作进行产业规划,投资估算,分阶段建设,为村镇提供明确指导项目。 这些计划要尊重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户数,土地流转指标,房屋布局设计等,征求意见,并通过交流和沟通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 目前,策划正在从以前的通知和宣传模式转变为沟通模式。 规划者从计划编制,政府咨询到设计方案实施,参与乡村和城镇规划的所有阶段; 他们在专业设计师,政府官员或社会工作者的不同阶段扮演多重角色; 他们也做后续工作,积累了相当的计划编制经验。

在成都,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乡镇规划中,使其更加实用。 2008年后,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成都市政府对乡镇进行了优惠投入。 每年在新增政府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投资中,大部分都投向农村。 根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6527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