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南通市寺街、西南营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2021-12-14 10:12

英语原文共 8 页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南通市寺街、西南营为例

姚立伟 余思远

(中国,北京 10091,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学院)

摘要:近年来,由于忽视了历史街区的社会真实性,大量的住宅历史街区受到商业发展的保护和改造,引起了争议。其他未重建的住宅区面临着改善其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南通市寺街、西南营小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组织理论下的保护与更新模式。结合海峡两岸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案例,对寺街、西南营等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指导这些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实施,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使社区得到真正、完整和长期的保护。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和更新; 自组织理论;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保护意识的提高,九十年代初的建设性破坏问题在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基本的遏制。然而,物质环境老化、配套设施不足、生活条件差等问题仍然存在,由于对社区价值认识的不准确和保护真实性原则的不准确,往往出现保护性破坏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众多住宅历史文化街区中尤为明显。

南通是“近代中国的第一座城市”,市区还有更多的文物和历史街区,寺街和西南营是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南通国有房地产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同济大学于2012年底为寺街、西南营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建筑设计,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保护工作的延误,社区保护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如何利用设计成果指导保护规划实践,如何筹集资金完成人口疏散和住宅功能的延续,如何选择经营主体来避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等。此外,居民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 中国住宅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1.1住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

正确认识居住小区的价值,是制定正确的保护原则和实施科学的保护方法的前提。阮以三先生认为,历史街区的价值和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真实性、社会真实性和风格完整性。历史真实性是指历史街区应有一定数量和一定比例的记载历史信息的物质实体;社会真实性是指历史街区保持一定比例的原始人民原有的生活方式;风格完整性是指街区内的整体物理环境保存较好,风格基本相同,这三个方面是历史街区的特点和价值,也是保护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另外,对于住宅历史文化街区来说,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也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原则。这不仅是关心民生的表现,而且直接关系到其他三项原则的实现。当生活条件逐渐恶化时,居民可以自发地、随意地重建历史建筑和庭院空间,使街区的历史真实性和风格完整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同时也会使街区的社会结构走向低谷,落后的低收入阶层无法改善生活条件,使街区的活力衰败,进入恶性循环。

1.2中国典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模式

上海新天帝、成都宽窄巷、桐乡乌镇以及北京南池子是大陆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典型模式。它们拥有各自典型的特征。由于受特定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改造过程和实施效果各不相同,这对以后地区或其他地区类似的改造案例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参与者、保护对象、更新机制等方面比较了这四种模式的异同(表1)。

相对而言,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下的改造模式,会重视对历史建筑和传统环境的保护,因为追求商业发展,所有的原居民都被重新安置,使原有的社会生活环境被商业功能和博物馆式的历史展览所取代,政府和社区参与的改造模式不仅注重对历史建筑和传统环境的保护,同时,更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动态生活的延续,这种改造模式往往更加灵活多样,开发商或政府的整体收购和统一改造模式往往具有较高的实施效率,但会造成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保留社区生活,呼吁公众参与,是乌镇、南池子改造模式的重大进步,南池子模式采取了小规模或渐进的改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保留原有的社区文化生活,但其局限性也明显存在。改造中的居民个体利益分散,社区意识没有建立,社区凝聚力没有通过改造过程得到增强,社区缺乏内在的持续动力,所以发展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干预。

表1 大陆典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比较

2 南通市寺街和西南营概况

南通是江苏省地级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和长江三角洲北侧,简称通,古称通州。咸德三年(956年)来,南通建城一千多年,近代张謇在兴业的同时,对南通的城市形态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形成了一城三镇的新格局,其建设与管理是建立在中国人的中国理念基础上的,因此以“近代中国的第一座城市”闻名。南通有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个历史建筑。2009年被评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2.1寺街和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

寺街和西南营位于南街围内,西、南、北环城道路,占地面积约18.3公顷。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东面的南通中学、西面的环城路、官地街和六家巷,南边的刘家巷和大巷,北部的胡长岭故居,面积11.61公顷。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东临惠民坊东巷,南西邻西南营巷,北邻惠民坊,占地6.67公顷。 (图1)

寺街、西南营是唯一拥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著名南通古城,像许多大城市的古城区一样,南通古城经历过衰败和破坏,现状令人担忧。 如今,熙熙攘攘的寺街早已难以寻觅,整个街区逐渐演变成一个废弃的城市居民区,只有天宁寺的古塔依然屹立不倒,几百年来,西南营的历史积淀一直被南街附近众多现代建筑侵蚀和掠夺,只有深巷中的古民居得以保存,历史特色较好的传统建筑比例较低,大多位于西南营寺街和张茵巷两侧,其他类型的普通风格的建筑则零散杂乱,且品质较差。许多院落、街道、小巷遭到破坏,院内建筑秩序混乱,破坏了传统庭院的空间和景观。

在旧街道地区,房屋密集,道路狭窄,居住环境极差,大量居民无法享受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福利,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家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而且空置的住户更多,附近的道路和广场土地比例较低,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网络密度低,道路狭窄,必要的停车场不足,总之,交通状况令人担忧。

2.2寺街和西南营的建筑设计

为了改善寺街和西南营的现状,改善其物理空间环境,南通国有房地产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寺街和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设计,2012年底完成了初步结果(图2)。

按照真实性和古旧修复的原则,规划将充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根据保护、修复、建设和重建四种保护要求,更加重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工作,历史建筑、民居建筑群,拆除与街区历史特征不协调的棚户区和违法建筑,恢复街道原有的质感,保持原有的空间规模和环境特征,努力展示南通古镇的真实历史,同时古琴、书法、图画、老品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与开发,历史建筑和民居建筑可用来建设华侨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等,进一步弘扬南通优秀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定位集中在文化展示和文化体验两大功能上,创建了五大功能领域:历史建筑与人文展示体验、民间文化体验与展示、佛教文化展示与体验、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商务服务,形成了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及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业和其他职能的历史文化街区。

寺街的总体布局分为四个区,六家巷片区(文化展区)由华侨博物馆、金融博物馆、通州女子师范学院、古寺和一系列具有文化展览休闲功能的建筑组成,寺街片区 (民俗、商业)以文化展览和民间体验为主,结合南入口处,营造出生机勃勃的商务休闲氛围。天宁寺片区(宗教休闲)注重佛教文化的功能和增强周边地区的功能,并结合书法、绘画艺术、文化展示体验。沧江片区(休闲商务)在沧江一带组建了优质的滨水休闲商务和旅游设施。

图1南通寺街和西南营的范围(作者编辑) 图2南通寺街和西南营建筑设计

西南营区分为两区,惠民坊地区(商务休闲)北入口及其周边为商业区,其余部分为文化展览、体验和旅游服务区,南关帝庙东侧紧邻南街入口处,为商业休闲区。其余部分为文化展览、体验及旅游服务区。

2.3工程实施中的困境

四街、西南营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设计描绘了迷人而充满活力的街区,但自2012年以来,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一直困难重重,进展甚微,根据设计的要求,除七座文物保护单位和223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外,与街区历史特征不协调的占地和非法建筑物,需要拆迁改造,即街区内的大部分建筑物需要拆除和改建,但政府和居民还没有达成共识,一方面,四街和西南营位于南通中心,靠近城市商业中心,附近有城市重点中学、医院等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但政府提供的居民楼位于城郊,社区原有居民对政府的补偿条件不满意,社区居民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老年人对社区有着深刻的感情,老年人对社区有着深刻的感情,即使居住环境不如现代住宅区,他们也不愿意迁居,因此很难进行保护和更新工作,社区已成为城市的一个尴尬角落(图3)。

图3 寺街和西南营的保护工作停滞不前

3 历史街区和自组织理论

3.1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自然科学领域,作为一个由耗散结构理论、协调理论、突变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组成的理论群组,社会结构自组织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一个由由政治、经济、文化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自治系统,子系统的自主演化及其之间的能量转换促进了社会结构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变。

在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性和非组织性的现象,所谓的组织是指事物存在的有序形式,即事物的存在符合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是一个系统,组织过程是事物向空间的演化过程,实现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有序结构。相对的,非组织和非组织过程的概念,是指结构的崩溃或系统演化所引起的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变。

事物的组织可以分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类,自组织是指自组织、自创造和自进化,没有外部的具体指示,,没有外部的具体指示,这种情况下,无序可以自主地转化为有序,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被组织不能自发地组织、演化和从无序向有序转移,它只能依靠外部的特定指令来促进组织的有序演进。

自组织作为过程演化的一种哲学性抽象概念,包括三种类型的过程演化:从非组织到组织的演化,从低组织层次向高组织层次的演化,以及在同一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这三个过程构成了一个有组织的连续体。

3.2历史街区与自组织

历史街区是由街道和其周边社区组成的区域。它具有公共可居住性,代表着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开放式生活形式。它的组成元素,特征以及维护韧带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赋予它一个自组织机制。

由于历史街区维持其自身的特征,并保留了历史转型中的典型空间和结构,它通常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区域。如果没有特殊的外部原因,一些原始的社会生活背景和社会网络关系仍然保留。尽管传统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现代性的影响和下已经衰落并蔓延,但与完全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区相比,传统历史街区中现有的社会资本仍然为他们提供了形成自组织机制的基本条件。

此外,历史街区还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属性,体现在其历史和文化遗产中。除了历史建筑和环境特色外,还包括非物质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这些历史和文化特征不仅使历史街区本身具有地理空间特征,而且还使得生活在其中的社区成员潜意识地形成比普通社区更强的身份,普通社区作为地方身份和情感寄托的象征将为重建社区认同和形成社区意识提供有利条件。由于许多历史街区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和重视,其历史建筑外观和传统景观环境遭到破坏,许多传统艺术和民间活动也在减少。随着历史保护概念的推广和普及,这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恢复将被提上日程。

3.3历史街区和非政府组织(NGO)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和市场领导的局限性使人们开始关注社会领域的自组织问题。在市场和政府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活领域,实际上存在着人际关系的另一种协调机制和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是最具成本效益和最有利可图的治理机制。作为自我管理,自律和自我发展的组织机制,社会的自组织机制与自发性不同,与自治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为了形成社会自组织,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它为社区提供市场不愿意提供和国家无法提供的专业服务,弥补市场和国家的不足,大大加强社会的自我调节和发展能力,它已成为推动社会自我组织发展的关键力量。

如果非政府组织参与保护历史和文化社区,他们可以充当该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中间人。非政府性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反映居民的意愿,充分发挥居民作为经营主体的优势,促进居民更有效地参与社区的保护和改造。

4 自组织理论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

4.1广州恩宁路改造

4.1.1恩宁路概况

恩宁路所在的广州市荔湾区,原名西关,是广州的老城区。在明清时期,它是广州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恩宁路始建于1931年。它是一条具有西关特色的道路,分布着数百座历史文化建筑,与其他三条相连的街道一起构成了城市中最长最完整的拱廊街道(图4)。不起眼的位置使恩宁路不易受到外部冲击,因此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本身已经逐渐显现出严重的老龄化,经济衰退和新城市发展的不适应性,社区的许多原始特征已经超过负荷。许多建筑物都是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 那时,建筑材料和技术落后于现代。空间结构和旧配套设施也难以满足当代生活的需要。 由于年久失修,历史街区一直处于破败状态。 许多砖木结构甚至变得破旧和破损,迫切需要进行翻新。

图4 广州恩宁路

4.1.2恩宁路的改建进程。

恩宁路的改造计划始于2006年《广州恩宁路危险和破败房屋试点改革计划》 。2007年5月,荔湾区政府首次公布了恩宁路拆迁范围,拱廊屋街道也被包含在内。在拆迁范围内,引起公众强烈反对。 市政府最终宣布整个拱廊房街的保留。 在此背景下,重新制定了《恩宁路的旧城改造计划》。在改革方案通过之前,居

资料编号:[5325]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